王伉也忍不住加入到了争吵之中。
“况且,即便是你不会再次叛变,若是你没有能成功说服雍闿,那雍闿若是将你软禁,之后打着你的名声,鼓动越嶲郡夷人叛乱,又当如何?”
吕凯似乎又找出了一条,不让高定离去的理由。似乎这条理由,十分充分,就连坐在士颂身边的马谡,也不住的点了点头。
这边三人,很快就吵成一团。
王伉,吕凯都表示自己也愿当使者去见雍闿,劝说雍闿投降,而且保证自己比高定更加可靠。
士颂心里面腹诽不已,心说:“我当然知道这个高定不可靠,但是我想要找个由头把他砍了,你给我理由?”
“若是理由不够充分,随随便便地杀了,只怕反而会让更多的人心生怀疑,他打着劝说雍闿投降的名义,跑去建宁郡,是真造反也好,还是被雍闿裹挟软禁叛乱都好,自己总归可以把他当做降而复叛之人给斩了,以绝自己的后患。”
于是,士颂假装思索片刻后,说道:“罢了,还是高定去吧。我以赤诚待将军,想来将军必不负我。”
士颂挥手,拦住想要说话吕、王二人,继续说道:“将军本就是越巂郡夷人之王,这次去建宁劝降雍闿,不可失了排场,让他小看了我们这边。将军可在越巂军中,挑选五百精锐,作为亲卫部队,和你一起前去。”
高定不知道士颂的心思,是想要给他再次叛变的机会,还以为士颂就是传说中那种迂腐仁义之主。
他立刻给士颂跪下,磕头道:“在下绝不辜负楚侯信任,不论他雍闿投降不投降,我必然率军返回越巂,来见楚侯。”
但是高定的心里,对自己这段话的理解却是,率军回来,可就不止这五百心腹之人了。
我在建宁郡那边登高一呼,能集合的部队绝对不少,再和雍闿联合起来,再回来争越巂就是。
“楚侯,此人一去,必然复叛啊!”
王伉看着高定转身离去,叹了口气。
士颂微微一笑,走到王伉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今后这越巂郡还是交给你了,吕凯,则和我们一起走一趟建宁,等把雍氏一族灭族之后,便由吕凯担任建宁郡太守吧。”
听到士颂这话,两人对视一眼,忽然都明白了士颂的布置。
士颂想要杀高定,但是高定投降了,士颂为了自己名声,宁愿放走高定,也要再次杀他,这士颂,真是一个仁义之人?
还有那建宁郡的雍闿,雍氏在建宁郡已经四百多年了,盘根错节,建宁郡各个世家大族,蛮夷头人,哪个跟他们家没有关系?
你士颂要把雍氏灭族,那就是说,士颂准备在建宁郡大开杀戒了。
想到这里,两人头上冷汗直流,还好,自己很聪明的,选择了率领自己麾下部族投降。
他们认识到,士颂即便是中原大败,但依旧占据西南三大州,人口众多,器甲精良,来对付南中各部,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话说,南中四郡被彭羕策反,其中最为积极的,除了以蛮人为主的永昌郡南王孟获外,便是建宁郡的雍闿了。
他个人对曹操,很是敬佩和喜欢。觉得能把大汉四百年基业,在潜移默化中换成他们曹家的,绝对值得他这种对刘氏汉朝没有好感的人效力。
于是彭羕带着“朝廷”的册封,来到建宁郡,他立刻积极响应。
同时,他联系朱褒和高定,让他们一起反叛士颂,宣布归顺中央朝廷。
他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明,南中四郡,他在四郡中央,大家一起叛乱了,士颂大败之余,能派出来平叛的部队一定不多。
而且必定是由牂牁和越巂两郡首当其冲,面对楚军,他只需要在后面提供后勤支持即可。
而不论这两个郡和楚军打成什么局面,他都可以渔翁得利。
最好的局面,便是楚军把这两个郡给打残了,而他随后出兵,击退楚军,自己独自一人掌握南中三郡。
南面的孟获在他雍闿眼中,就是个大老粗。
而且所谓的永昌郡,本来就是古哀牢国,境内之人,绝大多数都是蛮人,他们占据永昌,自立为王也就满足了。又和自己的关系不错,绝对不会从背后偷袭自己。
只是他没有料到,士颂居然会亲自率军出征,而且牂牁郡居然是败得那么快那么彻底。他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士颂就已经率军杀入越巂郡了。
这个时候,他匆忙率军出征,进攻牂牁,一方面想要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帮助一下高定,毕竟现在这种局面,在他看来,似乎已经是唇亡齿寒的局面了。
士颂的实力,似乎远比他预估中的要强大。
只是,他这边进攻牂牁,却遇到了臧洪率军死守。他兵顿坚城之下,不到一个月,就听说士颂击败了南中勇将鄂焕,高定更是合城而降。
雍闿没有任何犹豫,当即率领自己的三万主力大军,返回了建宁。
而后,又联合建宁郡境内的大小世家和蛮夷头人,各种征募部队,拉壮丁,凑齐了五万大军,准备死守。
也就在这个时候,高定带着自己越巂郡选出的五百精锐,以及在路上遇到的牂牁郡忠心于朱褒的六百多败兵,合并一起,一共千余人马,来投奔雍闿。
他决心聚集三郡之力,拥护雍闿为南中之主,对抗士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