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不严,何以治军?魏王麾下的将士,这么多年来之所以百战百胜,正是得益于‘跋队斩’与‘刺字’之制,你这百无一用的腐儒懂得什么?难道你想让殿下自废武功不成?”</P>
“想让殿下自废武功的是你!”</P>
韦震反唇相讥道:“你去问问各军将士,谁人对此制不是深恶痛绝?哪怕是做都指挥使的,真遇到部下的兵马使被杀,也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会白白杀掉其他士兵?还有刺字之事,我看也没几个人真的在执行。”</P>
眼看两位重臣当众掐架,毫无体统,朝堂上的群臣表现各异。敬翔、谢瞳等人皆低头看地,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与李振素来不睦的张佶却是忍不住笑出了声。</P>
“好了,都给孤住嘴!”</P>
齐慎见状,忙站起身来,命令两人住嘴,接着道:“今日时辰不早了,关于‘跋队斩’与‘刺字’是否该废除之事,明日早朝再议吧。”</P>
说老实话,其实这两个制度的合理性,齐慎以前也不是没有质疑过,只不过犹豫了好几次,最终他还是没有正式下令废除,只是具体执法的时候,默许底下的将士们从宽执行。</P>
比如按照跋队斩的规定,但凡长官被杀,哪怕死的只是一个队正,底下从属的士兵事后也要斩首。</P>
齐慎感觉这样太苛刻,因此他在军中定下一个条件,只要是兵马使以下的武官死于非命,跋队斩的规定便不算数。</P>
而兵马使,包括兵马使以上的将领战死,只要及时抢回尸首,其部下也能免去一死。如若不然,则亲兵斩首,从属武官降职、罚俸,外加杖责。</P>
这样做已经比原来的规定人性化了很多。</P>
还有刺字,按照李振的设想,正常情况是要将部队番号刺在士兵脸颊或者额头上的,这样如果有逃兵的话,不管逃到哪里,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举报送官。</P>
但是齐慎认为这么做实在太侮辱士兵的尊严,并不同意将字刺在脸上,而是一律刺于左手手背,如此一来,士兵们的抵触情绪也降低了很多。</P>
…</P>
“这个韦震真是的,有奏本不会提前上,非要到快退朝了才说,耽误孤的时间。还有李振也是,脾气太差了……”</P>
日近正午,齐慎终于结束了早朝,在侍卫与婢女的簇拥下,缓缓离开了拱宸殿,准备前往自己的寝宫福宁殿休息。</P>
福宁殿虽是齐慎的寝宫,但平时入夜他都会主动驾车到妃嫔们的宫殿留宿,只有白天的时候,才会在福宁殿的书斋里批阅奏章。</P>
“殿下,不好了……”</P>
齐慎刚走出文德殿宫门,尚未坐上马车,赵匡凝、赵匡明兄弟,忽然领着一众士兵,急匆匆走过来,将李裕在崇文馆被齐天恒、齐天捷,以及王泰欺负的事,说了一遍。</P>
“什么!”齐慎闻言,顿时怒气冲天,“两个兔崽子,简直无法无天,德王伤得重不重?”</P>
“主公,要不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P>
赵匡凝、赵匡明兄弟不好回答,只得苦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