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容不减,诚意满满地看着钟朝,道:</P>
“依亮本意,只是惜钟城守之才,想要劝劝钟城守归于正途的。”</P>
“可如今,见得钟城守模样,却是改了主意了。”</P>
“哦?”</P>
钟朝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为何?”</P>
诸葛亮笑答:“观城守大人模样,不似愿意投降。”</P>
“强扭的瓜不甜,亮也懒得做那败兴之事。”</P>
“原来如此。”</P>
钟朝点点头。</P>
如诸葛亮所言。</P>
他确实没有一点投降的心思。</P>
河东钟氏数代事魏,皆是尽忠职守,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悖逆之举。</P>
他如今虽身陷绝境,却也不至于连这点操守都把持不住。</P>
若他真有投降的意思,早点察觉到洛京并无来援的意思,就可以投了。</P>
何必在这里枯坐?</P>
念及此处。</P>
钟朝笑了笑。</P>
从地上爬起身来。</P>
走到城头,面朝洛京方向五体投地地磕了几个响头,长跪不起。</P>
许久之后,才起身理了理衣服,让自己看上去尽量体面一些。</P>
面对着诸葛亮说道:</P>
“既如此,阁下还等什么?”</P>
“请给钟某一个痛快吧。”</P>
说罢,便闭上眼睛,一副引颈就戮的样子。</P>
见他这般模样。</P>
诸葛亮颇有些惋惜。</P>
念其忠义,心中有些不忍。</P>
还是再次出口劝道:</P>
“城守大人当真不再考虑一下?”</P>
“我大梁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必将御宇天下,再造盛世。”</P>
“以城守大人之能,绝对可在盛世中谋得一席之地。”</P>
“若是这般轻易地自我了解,岂不是辜负了自己?”</P>
听得诸葛亮之言。</P>
钟朝并不动摇。</P>
整了整衣摆,坦率笑道:</P>
“阁下所言确实。”</P>
“南梁皇帝,上辈子确实是修得齐天洪福。”</P>
“先是江边赵括,又是东征马谡。”</P>
“再如今,还有你…”</P>
“有你们这些大才辅佐,御宇天下并非什么不可及之事。”</P>
他很认可诸葛亮的话。</P>
虽然先前一度险些被梁军气得脑淤血。</P>
但如今仔细想来,梁人所作所为,皆是目光长远之计。</P>
先是与羌凉合作,图谋夹击突袭。</P>
见得通西城出去的轻骑兵,就果断抓住机会再次突袭守军大营。</P>
一举将整个通西城的防守力量歼灭。</P>
其后也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地解决掉可能的援军,才选择掉头攻城。</P>
甚至连攻城都是用的最为稳妥的法子。</P>
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机会,只能憋闷地迎接失败。</P>
这般人才,若是在洛京,定会让那位陛下跣足而迎。</P>
但在南梁,却只是被派来西南这种荒僻之地办事。</P>
可想而知。</P>
南梁另外几处真正重要的地方,都是何等人物。</P>
念及此处,他更加没了投降的心思。</P>
摇着头叹了口气,补充道:</P>
“阁下对老夫实在是谬赞了。”</P>
“钟某不过一败军之人,又岂敢在阁下面前大言不惭称‘能’?”</P>
“况且,如今老夫年已老迈,这些日子也耗得油尽灯枯,几乎已是冢中枯骨。”</P>
他笑了笑,自嘲道:</P>
“捡这样一把老骨头回去,除了干耗粮米,又能有什么用呢?”</P>
“所以,就不劳阁下再费心劝降了。”</P>
“且简单给老夫一个痛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