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已召来赵括,李轩本想直接拟旨送其上任。</P>
但任免将军与任免尚书毕竟不同。</P>
赵括想要上任,需要各部协同,发下文书。</P>
他才能调动得了那些军队辎重。</P>
所以,李轩想要绕过六部直接让赵括上任,根本不太现实。</P>
他本来还想唤来六部尚书和丞相,当众宣旨的。</P>
但碰巧的是,那何退呈上奏折。</P>
说是陛下太久未开朝会,于国有害,还是该早日将朝会惯例恢复才是。</P>
于是。</P>
翌日。</P>
鸽了大半月朝会的李轩,真的召集众臣上朝了。</P>
这突然的消息,让满朝文武颇为意外。</P>
一群人等思虑着近日发生的各种事件,揣度帝心,一个个心思纷纷浮动起来。</P>
何退也是。</P>
他之所以呈上奏折请小皇帝开朝会,是觉得时间差不多了。</P>
北魏就要南下,梁都城内民心之势也已造好。</P>
差不多可以行最后一步,推自己儿子掌握兵权了。</P>
所以才呈上奏折,以作试探。</P>
却没想到,小皇帝竟是直接答应了。</P>
何退本能地觉得小皇帝该是又有了什么阴谋。</P>
却怎么也想不到他还能在哪里搞出幺蛾子来。</P>
以至于,一直到走入殿内,这位何丞相都是眉头紧皱的。</P>
李轩并不知道这些。</P>
待得百官队形列好,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P>
也没急着表露自己的目的,而是先铺垫道:</P>
“今日召集群臣,乃是有要事相商。”</P>
“据秘阁探报,北魏使团已悄然离开。”</P>
“看起来已达成了自己南下所求的不可告人的目的。”</P>
“依朕猜测,北魏不日便要南下,诸位爱卿,可有应对之策?”</P>
他主动提起这事,让下面沉思不已的何退微微抬起了头。</P>
这是…?</P>
他终于明白了。</P>
难怪小皇帝轻易便答应下来开朝会。</P>
原来是发现北魏使团偷偷溜走,意识到了不妥,坐不住了,召集诸臣问计来了。</P>
想明白这点,何退觉得有些好笑。</P>
现在知道问计了,早干嘛去了?</P>
当初杀那刘朔的时候,不是很硬气吗?</P>
何退摇了摇头,却也没有率先跳出来给儿子开路。</P>
只隐晦地给一旁的兵部尚书孙黎使了个眼色。</P>
孙黎轻易地明白了何退的意思。</P>
站出来拱手道:</P>
“启禀陛下!”</P>
“臣以为,当调兵于沿江数郡,以作防范。”</P>
“哦?”李轩又问,“孙尚书可否详细说说?”</P>
孙黎再次拱手:“我大梁坐拥江淮地利。”</P>
“以此天堑为倚靠,不必重新增添兵力。”</P>
“只需遣一将领,协同调动沿江数郡驻兵,轻易可抵挡北魏南下兵马。”</P>
听得此话,李轩顿时两眼放光。</P>
这正合他心意!</P>
他做先前铺垫,就是为了引出这一职位,好让赵括理所当然地上任!</P>
本以为还要再绕两下子,没想到这孙黎竟是直接把话引到这里了!</P>
好臣子!</P>
真是朕的好臣子啊!</P>
李轩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下意识顺着问道:</P>
“孙尚书以为,该派何人任此大将,统领沿江诸军?”</P>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P>
孙黎也清楚何丞相想扶儿子上台。</P>
一时也不敢擅做决定,只好偷偷朝他那边瞥一眼。</P>
见其点头,才再次拱手道:</P>
“臣以为,镇军将军何玄光,功勋卓着,可当此大任!”</P>
何玄光?</P>
听到这个名字,李轩脸上的笑容顿时一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