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魏大勇便紧紧跟在了陈振华的身边,他那高大壮实的身躯总是挺得笔直,犹如一棵苍劲的青松,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坚定不移。
他的眼神中时刻充满着坚定和忠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将为了正义和自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陈振华拍了拍魏大勇的肩膀,然后再次环顾四周,说道:“兄弟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能让小鬼子在我们华夏的土地上肆意妄为。“
“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无论你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要记住,我们是华夏人,我们的脊梁不能弯,我们的热血不能冷!”
在陈振华慷慨激昂的演说下,现场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些战俘们眼中燃起了斗志的火焰,他们相互对视,仿佛在彼此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长官,俺愿意跟着八路军打鬼子!”一个国军士兵大声喊道。
“算我一个!”又一个声音响起。
……
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表态,愿意加入八路军的队伍,共同为保卫祖国而战。
陈振华看着这些充满激情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知道,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又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战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魏大勇的英勇表现,不仅激励了身边的战友,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的战俘们,纷纷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决定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苏子辉便是其中之一,他原本对战俘营的生活感到迷茫和无助,但看到魏大勇在陈振华的带领下,焕发出如此强大的斗志和勇气,他的内心也被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手,大声说道:“我也要加入八路军,跟着陈长官一起打鬼子!”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了起来,“我们都要加入八路军!”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要冲破战俘营的束缚,冲向那充满硝烟的战场。
陈振华望着这些充满热情和决心的战士们,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大声说道:“愿意加入八路军的队伍站在左边!”
很快,近 1000多人的队伍中,有 800 多人站了出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其中,除了 66 师的广大官兵之外,还有大量在淞沪战场上被俘的官兵,包括大量的晋绥军官兵,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如今,他们在陈振华的感召下,再次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这些官兵们之所以愿意加入八路军,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亲眼目睹了陈振华和他的特战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深知这是一支真正能打胜仗的队伍;另一方面,他们也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深恶痛绝,渴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虽然他们对 88 师独立炮团的英勇事迹耳熟能详,但对于金陵保卫战独立旅的辉煌战绩却并不了解。然而,当他们听闻了陈振华过往的赫赫战功之后,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他们坚信,在陈振华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在抗击日寇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胜利,为保卫祖国的山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加入八路军,最后仍有三百多名国军官兵和晋绥军官兵,他们出于各种原因,决定返回到各自原来的队伍当中,继续开展抗击鬼子的大业。
对于这些人的决定,陈振华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尊重。他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指责,而是亲自为他们治疗伤势,让他们在独立旅的营地修养好伤后,才让他们顺利地踏上陈振华给他们安排好的归程。
在那为数不多的三百多名准备回家的国军官兵中,大部分人员身受重伤,陈振华看着他们那憔悴的面容和虚弱的身体,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担忧。
但他既然已经承诺尊重大家的选择,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安排独立旅的医护人员为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并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药品,让他们能够在回家的路上尽可能地减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