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旅着重加强火炮攻击能力提升(2 / 2)

从最基础的火炮构造和原理,到复杂的战术运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被选中炮兵的战士们则全神贯注,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们在训练场上反复练习装填炮弹、瞄准目标、发射火炮等动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为了提高训练效果,还设置了模拟实战的场景,让战士们在紧张的氛围中锻炼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对于火炮的安置和阵地的选择,陈大旅长也有着深思熟虑的安排。他亲自带领参谋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仔细勘察地形。

他们考虑了地形的高低起伏、植被的覆盖情况、敌军可能的进攻方向等多个因素。在一些关键的战略要地,陈大旅长会亲自爬上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周围的环境,与其他指挥人员们多次讨论最佳的火炮布置方案。

确定好位置后,工程技术人员和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修建坚固的火炮工事。他们挖掘战壕、搭建掩体、设置伪装,力求让火炮阵地既有利于隐蔽,又能在战斗中发挥最大的火力。在工事的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防御标准,使用坚固的材料,确保能够承受敌人的炮火攻击。

同时,陈大旅长还注重弹药的储备和供应。他组织后勤人员建立了完善的弹药管理体系,设立了专门的弹药库,并制定了严格的弹药出入库制度。

在弹药库中,一箱箱弹药按照种类和规格整齐地摆放着,管理人员认真地记录着库存数量和出入库情况。为了确保弹药的安全,还设置了多重防护措施,包括防火、防潮、防盗等。

陈大旅长深知,火炮的维护和保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专门成立了维修小组,配备了专业的工具和设备。

维修小组的成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机械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定期对火炮进行检查,包括炮身的磨损情况、零部件的松动、瞄准系统的精度等。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于无法现场修复的故障,迅速组织力量将火炮送回后方的修理厂进行大修。

为了提高维修效率,维修小组还建立了备件库,储备了常用的零部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更换。

同时,他们还对战士们进行了简单的维修培训,让战士们在战斗中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的小故障。

借助这一次神头岭战役,陈大旅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果火力输出能够更加强大、精准,那么己方部队的战斗损失将会大幅降低。即便是以现在一个迫击炮炮连的威力,也能将整个神头岭的 1500 多名小鬼子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所以,陈大旅长下定决心,不仅要在独立团建立强大的炮营,同时,要立即将迫击炮和掷弹筒全面投入到 386 旅所有的步兵营的建设当中。

虽说可能达不到独立团掷弹筒进驻到每个排的程度,但至少要进驻到每个连,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确保每个连都有足够的火力支持。

陈大旅长多次召开军事会议,与各级指挥员深入探讨火炮建设的方案和细节。在会议上,他强调: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胜利,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战斗力,让敌人在我们的火炮面前颤抖!”

他详细阐述了每个团、每个营在火炮配置和使用上的规划,要求各级指挥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火炮力量。

当然,陈振华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果断命令独立团炮营指导员赵长城,安排迫击炮炮连连长王承柱带领着数十名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炮兵专业人员前往 386 旅的旅部给予指导和帮助。

他们一到达旅部,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针对陈大旅长组织起来的迫击炮和掷弹筒炮兵连,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

从清晨到日暮,训练场上炮声隆隆,战士们的喊叫声此起彼伏。他们不仅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还加强了协同作战和战术配合的训练。

通过模拟各种战斗场景,让炮兵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王承柱带领着那十多名身经百战的老炮兵,毫不犹豫地加入到 386 旅的炮营的迫击炮炮连当中。

他们将自己在战场上的宝贵经验和独特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战士,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