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战斗胜利之后就招兵(2 / 2)

“新兵如同幼苗,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成长和磨砺,绝不能操之过急。战斗绝非小孩子过家家,每一个决策都紧密关联着战士们的生死存亡和战斗的最终胜负。“

“你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培养新兵是为了让他们成长为真正有战斗力的战士,而不是让他们在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就去白白送死。”

邢参谋长和沈泉营长低头聆听着团长的严厉批评,脸上满是愧疚与自责的神色。

沈泉诚恳地说道:“团长,是我们考虑得不够周全,太过急于让新兵形成战斗力了。我们往后一定会谨慎行事,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步骤来训练新兵。”

邢参谋长也紧接着表态:“团长请放心,我们会深刻吸取这次的教训,重新全面规划新兵的训练和培养计划,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陈振华微微点了点头,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知道错了就好,要时刻铭记,我们的每一个战士都是无比珍贵的财富,必须珍惜他们,让他们在战斗中充分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

邢参谋长和沈泉营长挺直了腰杆,齐声说道:“是,团长!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

随后,三人又针对新兵训练和干部调配的问题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讨论,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后续的发展规划。

为了给烟屯村加强营招募更多优质的新兵,沈泉和邢志国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首先在周边的村庄张贴醒目的征兵告示,详细说明了加入独立营的意义和待遇。

告示上那激昂的文字,仿佛燃烧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同时他们亲自深入到各个村庄,召开征兵动员会。

在会上,沈泉慷慨激昂地讲述着抗日的形势,以及独立营的英勇事迹,让村民们对这支队伍充满了向往和敬意。

在现场邢志国则耐心地解答着大家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有志向的青年,他们还特意在当地的学校设立了征兵点。许多热血沸腾的学生,在听到他们的宣传后,纷纷报名参军。

在征兵过程中,他们严格把关。不仅考察报名者的身体素质,还注重他们的思想品质和爱国情怀。对于那些身体强壮但思想动摇的人,他们坚决拒绝;而对于那些身体稍弱但意志坚定、心怀家国的人,他们则给予机会。

为了扩大征兵范围,他们还派出小分队,到更远的豫省林州县的各个村里进行宣传。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但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了烟屯村独立营的新兵队伍中。这些新兵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保家卫国,抗击日寇。

在新兵招募完成后,沈泉和邢志国并没有丝毫松懈。他们立即组织对新兵进行初步的训练和教育,让他们尽快适应军队的生活,为后续的严格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邢志国和沈泉的共同努力之后,陈振华终于踏上了离开烟屯村的路途,朝着周卫国和张大彪所在的虹梯关进发。

此时的虹梯关基地,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周卫国和张大彪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兵的训练之中。

当陈振华抵达虹梯关时,一辆卡车满载着物资缓缓驶入基地。车上装着大量的米面粮油,还有 10 门掷弹筒、两门迫击炮以及大量的牛肉罐头。

这并非是陈振华刻意为之,而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地将空间内的物资转移出来,为独立团的各只队伍提供充足的补给。

倘若由独立团总部来负责运输这些物资,必然要进行繁琐且细致的统计工作。而陈振华如此操作,正是为了让物资的来源变得模糊不清,让众人误以为这又是他从某个小鬼子的据点或是汉奸地主老财的仓库中缴获而来。

随着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补充到独立团的三处加强营基地,陈振华空间内的物资积压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毕竟,只要他愿意,随时都能前往小鬼子的基地或者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地主老财的仓库,获取所需的物资,这对他而言简直易如反掌。因此,陈振华在行动时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