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皇后分开后,萧北棠去了受灾较重的良城。</P>
良城地广,可惜土地不够肥沃,因此收成一直不高。</P>
萧北棠和宋清浅才一进良城,就瞧见灾民蜂拥往城中心大街上去。</P>
“他们这都是干嘛去?”</P>
萧北棠随意抓了一个人问:“老伯,你们这是?”</P>
“朝廷赈灾施粥,去晚了就没有了。”老伯挣开她的胳膊,急匆匆捧着碗往粥棚去。</P>
萧北棠又惊又喜:“竟如此快?朝廷已经知道此处受灾了?”</P>
宋清浅也高兴:“或许是地方上报了。”</P>
“走,去看看。”萧北棠拉着她兴冲冲往粥棚赶。</P>
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灾民。当中支着五口大锅熬着浓稠泛黄的粥。</P>
良城隶属黔南郡,太守黄文新上任已有六年。</P>
他一身官服,官威赫赫坐在粥棚下,看了人群一眼,站起身似笑非笑挽袖拿起大勺搅了搅锅中的粥。</P>
“拿筷子来。”他伸手唤了一声,衙役奉上一把筷子。</P>
黄文新笑着当着众人的面擦进粥里,大禹律令中明确写着:筷子浮起,人头落地。</P>
这粥够稠,百姓眼巴巴的看着。</P>
“排好队,排好队。”衙役粗暴维持秩序。</P>
很快五条长队排了起来。</P>
每个人手上都捧着碗,眼巴巴的等着粥。</P>
先领到的人已经顾不上,饿的蹲在一旁就喝起来。</P>
“这粥,怎么喇嗓子。”</P>
陆陆续续有人吐出来或黑或黄的沙石。</P>
“这什么?滥竽充数?”</P>
“有得吃就吃吧,再说连掺了沙的粥都没有了!”灾民一边叹息一边吃粥。</P>
很快五口大锅见了底。</P>
还有许多人不曾领到粥,恳求衙役再施一些粥。</P>
衙役不耐烦摆手道:“没有了没有了。想领粥不来早一点儿?”</P>
一妇人领着三个孩子来的迟了,拽着衙役的腿跪求:“官爷,求求你,我家中老母亲都快要饿死了,三个孩子实在走不动道还是我硬拖来的。”</P>
“说了没有了,烦不烦?”衙役不耐烦踹开她。</P>
三个孩子哭哭啼啼围着母亲。</P>
萧北棠见此情景早已怒火中烧:“谁许他们这般的?”</P>
“不可冲动。”宋清许拽着她不许她去,这地方如此乱,她去了万一惹出事。</P>
“小一你们去,帮帮那母子四人。”宋清浅吩咐一声。</P>
几人飞身上前拦下衙役继续施暴的动作。</P>
“难道良城没有王法了吗?”小三捏着他的拳头暗暗使了力气。</P>
衙役表情立刻变得痛苦,小三一脚踢他出去,他摔得在地上打滚。</P>
其余衙役见有人闹事纷纷过来,小一扶那夫人到墙边坐着,也回街中。</P>
眼看着两边就要动手,黄文新慢条斯理过来,说:“发生何事?”</P>
“大人,有刁民闹事!”衙役揉着屁股跟在他身边回他话。</P>
黄文新一眼就瞧出来他们不是本地人,笑着说:“本官奉劝诸位,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P>
“当官的如此粗暴对待百姓,大人就不怕朝廷怪罪?”小十声音魅惑,勾魂摄魄说了一句。</P>
黄文新语气好一些,说:“我们有我们的难处,朝廷赈灾款没到,我们开了粮仓,已是仁慈。”</P>
不想同他废话,小十颔首笑了一下,弹出蛊虫。</P>
“希望大人有一日能体会到饿了却出不了东西的苦楚。”</P>
她放的是蛊是会钻进他胃里的蛊,管叫折腾的他吃不下饭又饥肠辘辘,如此也算体会一把这些难民的苦楚。</P>
“快去东街,同济会施粥管够!”几个年轻人举着碗叫嚷着往东街跑。</P>
“真的?”</P>
“粥又稠又香,还没有沙子,快去快去。”</P>
墙边的人闻言都爬了起来,都跟着她们往东街去。</P>
“同济会?”萧北棠看了宋清浅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