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衬衣——这是尤志的标配。
当然,这不仅是尤志的标配,也是尤志公司所有人的标配。
“八股先生”就得穿这个。
这是尤志给公司职员下的一道“雷打不动”的死命令。
所以,进入志翰文化公司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齐,整齐的着装,整齐的布局,整齐就是训练有素,整齐就是规矩。
不过,成翰是个例外。
其实,志翰文化公司最大的老板是成翰,尤志是“二把手”。但尤志又是一把手。怎么说呢,志翰文化公司的投资方为成翰,但他不懂业务。尤志是业务的大拿,但他没钱。
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文化公司,志翰文化公司的主打业务是——公文写作。
这在全国几乎都是个先例。
成立这样的公司,尤志是做过调查的。他发现,现在的很多单位,无论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公文写作是一个弱项。有些单位写材料的,连最起码的通知都搞得语不顺,词不达意啰啰嗦嗦。
说起来,还是尤志当报社采编之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在一家部门当临时工。中文毕业的他,当时依然发表了不少的豆腐块文章。领导发现他有这个才能,就把他安排到办公室,负责日常文字工作。似乎,尤志天生就是为了公文写作而生的。初接触公文,他就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那些豆腐块文章,并且,很多次报告还被当成了省里、市里的范文,还拿过一些国家级的奖。
但毕竟是临时工,临时工挣得少、干得多,加之单位清理非正式人员,尤志不得不离开。离开之后,尤志应聘到一家报社当起了临时采编。这期间,不断有之前熟悉的朋友找他代写公文,这样的事情还不少。但,因为朋友关系,常常是白干。后来,尤志觉得,这是一件可以深挖的事情,就找到大学同学成翰说起来这件事。成翰也觉得可行,就投资成立了志翰文化公司。
没想到,在尤志的带领下,公司运营十分顺畅,效益也十分可观,一来二去,尤志就成了公文界的名人,公司的名声也越来越大,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八股先生”是尤志想起来的称谓。八股文嘛,可不叫八股先生。名字侧重于前者,后者的先生,则代表着水平和能力。他的优势是:所有的公文类材料,他都可以胜任。这是多年实战经验换来的,任何人也夺不去。
开始,有人把尤志他们叫做“枪手”。尤志并不这么认为,社会上那些五花八门的“代写机构”才是“枪手”,他们是写作者,是专业人士,是研究者。有研究就有创新,“枪手”充其量就是复制品,较之,要低一个层面呢。要知道,尤志极有可能就是开创这一行业的先驱。如果那样,用报纸那些糊弄人的话,他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一点上,尤志表现得俨然一个专家。专家对自己的荣誉向来爱惜如命。
后来,有人专门针对尤志的事情做过调查,在他之前,国内的确没有人单纯依靠公文写作为生的群体,也没有人把愿意它当成一项职业去经营,即使那些单位里写材料的,也都是被逼无奈,也都是混天过日子。他们几乎不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建树,更谈不上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