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雨落之后开始流血2(2 / 2)

天仙修凡记 康庄胡同 2674 字 7个月前

杀穿西岸大营,出乎预料的顺利,在东岸桥头,冲击力大减的重骑,终于遇到了强力阻击。</P>

黑骑默然挺枪向前,二百铁浮屠重骑随后强催坐骑,加速冲撞向在桥头列出军阵的五百步卒。</P>

一营的荡寇军,度过初时的混乱,此时也展露出当世第一强军的强悍。</P>

被仿佛魔神的黑骑强行穿透的步阵,随之一分为二,却是退而不乱向随后冲击而来的重骑发动了反击。</P>

重甲铁骑冲击下,顶着重盾的刀盾手被成片撞飞,尚能爬起的随后又起身退后组成下一道盾墙。</P>

藏身盾兵之后的长枪兵们刚刺翻失去速度的重骑,便被随后冲击而来的重骑挥动长刀斩杀、踏死、撞飞。</P>

这时间侥幸存活下来的盾兵,又挣扎而起,趁机又布下一道盾墙,盾墙后也再次长枪如林。</P>

铁骑如怒潮冲上,步阵崩溃的同时也消去怒潮的冲击力,怒潮前进的势头终于被遏制下来。</P>

怒潮不再前进,停驻在原地,翻涌不息。</P>

几个呼吸间,重骑强推二百丈,却也彻底失去了速度,被步卒阵粘住,无力向前,陷入步阵的骑士们,一边拼命挥舞手中的兵器挥砍围上来的步卒,一边催动胯下高大雄健的甲等军马,疲惫的马匹不停甩动马蹄躲避攻击,在原地打着转。</P>

步卒围上骑着雄健大马的重甲骑兵,仰起头,迎上劈头盖脸劈砸而来的长刀大戟,挥出手里的战刀,刺出长枪。</P>

空气中响起枪尖刺在重甲上,刺痛耳膜的金属摩擦声,重兵器击打在人体上的闷响声,重甲骑兵和战马倒地的震响声,还有伤者的哀嚎声。</P>

双方绞杀成团,扬起的血雾,染红了雨水,影影绰绰的人影不住的稀疏,偶尔有无主的战马从雨中跑出,各种声响渐渐消失。</P>

而在这个暴雨黄昏,他们这两支数百人队伍的抵死拼杀,只是拉开了血色的幕布。</P>

仅有十数骑跟上章须陀,冲出了步阵的阻拦。</P>

在他们前面,温勇横刀拦在铁骑之前。</P>

冷风暴雨,冰冷的雨水泼洒在微微发福的将军身上,冲刷过发丝袍襟,雕塑出竖立线条,显出的是冷硬的气息,一直紧攥的手中刀柄却有着温热的触感。</P>

这柄军刀自十八岁进入荡寇军便不离不弃的相伴,伍长、什长一路伴着温勇成为八万子弟兵的统帅。</P>

二十多年来,这柄刀饱饮热血,有南梁西魏的兵将,也有军中不轨者和对敌的魏人。</P>

出鞘的军刀在手,温勇眼神炽烈,眸子所看到的却不是眼前,而是一幅幅往日的画面。</P>

曾经的士族少年嫡子,爱看春花嫣然,也喜爱秋日淡淡的愁,还有冬日里疏影丛和梅花一般冷艳的佳人。</P>

十八岁的某一日,多彩多姿的少年时光在一瞬间戛然而止。</P>

将一生奉献给枯燥血腥的军旅,百年来就是温氏最优秀嫡子的宿命。 因为在弟兄之间最优秀,所以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P>

哪怕少年一点都不想获得这份被兄弟们艳羡妒忌的荣耀,哪怕少年更想舍弃了一切,陪伴着她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P>

温勇遵照家族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接任了荡寇军统帅,在人前从未表露出对复刻父亲一生的厌恶。</P>

虽然从十八岁就看到了此后一生的足迹,虽然这绝不是他想要的人生。依然数十年如一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谨慎小心的掌控着这支天下第一强军。</P>

也唯有身居其位知其中滋味。</P>

西魏建国之后的百年间,东西二魏国势以及军备程度和统兵主将一直在变动,为攻打紫铜关做出最佳预案,都是荡寇军每一任主将必做的功课。</P>

魏人善骑战,而且自古以来攻打坚城都伤亡巨大,攻破紫铜关的重担自然而然要落在荡寇军身上。</P>

只是百年来无论哪一任荡寇军统帅大将做出的预案,在攻破占据天险的紫铜关的同时,荡寇军也将不再存在。</P>

明知是一场损耗根本的大战,又明白是一场不容拒绝的死战,朝廷之所以容忍荡寇军不就是用来打这样的死战吗!</P>

三年前正是温勇察觉到出现了攻破紫铜关的最佳时机,才在朝廷一再催促下率领荡寇军全军出击紫铜关。</P>

如今回看,后来发生的种种,都来自于温勇做出的这个决定。</P>

在之后的三年里,军中的同僚和结盟的大族一直在埋怨温勇做出的这个决定。</P>

他们看到的是荡寇军被封锁在三河口,失去这支强军的维护,朝廷肆意打击之下,家族损失惨重。</P>

他们感受到的是,荡寇军的未来渺茫难测,朝廷终结温氏把控这支天下第一强军的决心。</P>

与其说是他们是在指责温勇,不若说是在借机表现出和温氏的离心离德,为以后和温氏彻底切割提前铺垫。</P>

这三年,温勇从无为自己的决定做辩解。</P>

他觉得辩解没有必要。</P>

他不认为只有他明悉当今天下局势。</P>

西魏国主年幼,无力弹压手握重兵的朝廷重臣,朝政混乱,内讧不息。</P>

南梁国主本就心无大志,重文轻武,如今年老枯朽,重用内侍阉人,愈发的昏聩不堪。</P>

东魏正当攻伐西魏的良机。</P>

但是,既是攻伐外敌的良机,何尝不是清除内患的良机呢?!</P>

荡寇军不奉命攻打紫铜关,只有和朝廷直接对抗一条路。真要和朝廷反目,有多少家族会支持呢!?</P>

荡寇军被困在三河口,难道不是主动放弃了邛山道东平原地带上易攻难守的大本营,转而占据三河口这处易守难攻,水路畅通的天险。</P>

朝廷一次次召回他这个主将回京,难道不知道是在逼迫他下令强攻紫铜关吗!?</P>

温勇没加入荡寇军时,便看出主要将领近乎于世袭罔替,是这支强军潜藏的一大隐患。 简单的说,就是温氏把持统帅百年,已经成了阻碍别的家族上升的通道。</P>

接掌将印之后,他花费了大量精力,用来平衡各大家族的利益,比起和朝廷那些魏人重臣斗心机,更要累心。</P>

他累了!也厌倦了。</P>

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面临荡寇军分崩离析,就让他来终结这个温氏制造出的怪胎。</P>

他下达了在他之前,曾经掌控荡寇军的父亲以及祖辈们,一直努力回避的那道命令,全军进驻三河口。</P>

今日的这场血战的结局,也是从那一刻经由三年的时间,悄然的倾斜。</P>

荡寇军早在三年前,便被他这个统帅,引上了了灭亡之路。</P>

大雨扑面,熟悉的血腥气息弥漫。</P>

温勇孤独的扬起了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