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酉矢之殇 第四十七章 离开(2 / 2)

天下臣 不成寐 1986 字 10个月前

“师兄。”司空羲神色怪异的看着他。

“怎么?”

“再痴傻的人也能够看得出来那丫头对你是个什么感情。”

“可我视她为义妹,”古钥慢慢地说,“更何况……”

司空羲的目光朝着桌上的那包东西触了过去,而没有理会古钥嗫嚅着没有说完的话。他知道古钥的心里有着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可他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一个为他人出谋划策,充当前辈的人,终究也会为自己的事情而踌躇不决。

“师兄,那是什么?”

古钥循着司空羲的方向看过去,“武役有种果子,名为赤铃果。是由武役的赤铃树结果而成。这种树木的结果时间,一般要五年之久。此果可以风干制成蜜糕,名为赤色蜜。我以前很喜欢这种糕点,经常会用月奉买来吃聊以解馋,也许书宛这丫头早就知道了。这赤色蜜,可不是便宜的货色,大概这丫头为了买这个,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啊……”

“那要不给我尝尝?”司空羲吸溜了一口涎水。

“放心,自会给你吃的!”古钥笑,背起了行囊,可是他的神色忽然变得奇怪了。

“司空羲,你为什么要砸死那些大孩子们?”

司空羲愣了一瞬,“他们要杀了我,而我抢先杀了他们。我不能死……也不想死。”

“即便是挨饿,可我也想活着啊……”

天色已经愈深了,吕府的后门外停驻着两辆造型颇大且用深色布匹遮挡住罩面的马车。易煜站在门前与吕骜仍在细细说着什么。没有人会前来送行,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知道的人愈少为好。

古钥也在寻找着什么,但似乎他要找的人没有来。不过也对,一个小丫头何德何能可以到场呢?

“师兄,他们三个跟着我们一起去,真的不会出问题么?”司空羲悄悄地瞧着站在第二辆马车前的程毕三人。

“他们是什么人,我想你我很是清楚!”古钥的眼也时不时瞥在那三人身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都督会同意他们一起跟来,这无异于引狼入室!”司空羲咬牙切齿,恨恨地,“他们可是差点杀了我们啊!”

古钥伸手摁下了司空羲,示意他安静,“我知道,可是都督并不相信几个少年可以做出如此阴狠的行动,都督大意了……以为还是孩子的他们,只会小打小闹!”

“那我们该怎么办?”司空羲不安的说。

“紧盯着他们,”古钥低声说,朝着第一辆马车走去,“易司长从前就与我交情匪浅,他会帮我们的。到时他们若是真想有什么动作,那么司长他绝不会放过他们!”

司空羲没有再说什么,也跟着古钥走近了马车。

“易煜,你是羽司的司长,你应当明白你的职责。”吕骜的手搭在易煜的肩上,眉眼里充斥着担忧,他的另一只手里捏着一柄长剑。

“都督……”易煜有些错愕。

“当战争再次迫近时,一切的一切都不一样了,祈求救赎是没用的,神只会愚弄弱者,而不会怜悯他们。”吕骜一字一顿,将造型古朴的长剑递予他,“包括我。”

易煜接住古剑,轻轻抚摸其上的纹路。

雕饰以樊龙的剑鞘,是上乘的鲨鱼皮制成的。其上极纤细的金丝缠绕于鞘上,经由日光灼射,散发着淡淡的微光。微用力之下,剑鞘上的倒钩应声而收。极其锋利且宽脊的古剑出鞘,剑身通体白亮,令人心惊于它的做工。刃间是神色狰狞的樊龙,凛冽的杀意从刃间绽放,仿佛直逼心魄。没人知晓这柄古剑究竟斩杀了多少人的灵魂。

这柄三尺余六寸的古剑上,隐隐可见似是古国的刻字。种种特征都将这把剑直指一柄遗世的名剑,胤渊。与冶光并称酉矢二刃的雄剑,用天外陨铁施以绝世锻刀之法打造。这柄传承已久的邪剑,历代持着它的人,都因无法抵挡它的邪气,而自缢身死。

它是前朝大炜帝朝的产物,是帝王佩带而砍下忤逆之人的剑。可酉矢的昏帝,却将其作为赏赐,赠予了吕骜。

“胤渊的锋芒,是世间极韧。可酉矢的先帝谎称此物为国师所铸,立为镇国之宝。可先帝已死,太子昏庸,那么这所谓至宝只是废铁而已。纵情声色犬马的他,最后仅仅是将这柄剑-作为赏赐交给我,以稳军心。可这柄自前朝大炜即存在的邪剑,并不畏惧区区所谓光阴。”吕骜静静的说,“易煜,从你踏进吕府的那一刻起,我就坚信你能够驾驭它,所以我将它交给你,并且斩杀一切阻拦之人!”

易煜愣住,忽然像个孩子一样哭了,决堤的泪再也止不住。

“都督,请静候佳音!”易煜郑重的抢跪在吕骜面前。

没有言语,有的只是两人的相互信任,吕骜上前一把将他扶起,眼里有着希冀。

易煜最后看了一眼吕骜,迅速的跳上了马车,将马鞭狠狠的抽在了正中的一匹驾马上。驾马牵动身上车辕,四匹骏马争相嘶吼,巨大的马蹄带动马车驶动。后面的车夫同样抽动马鞭,跟在了易煜的马车后面。

易煜抹去眼泪,余光瞥见了肃立在一旁的羽司副司长与都督目光交汇,手里攥着一封信筏。

那上封皇城的信,是要去南皇城请示王上的援兵么?

路已行远了,司空羲似是忽然想起什么,抠开了车窗。可极目之下,却什么也没看到。

哀帝三十一年的十二月七,战争的迫近,已经使四方的势力蠢蠢欲动。盘踞于北部禾羽区的广皿奔骑,也早已擦好了马刀跃跃欲试了。这天,司空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武役,前往以南的烈逊城。这一切似乎都对他一个将及十六岁的少年来说,都还太早。

但时势已经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