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0【要职任免】(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889 字 11个月前

翟汝文是赵桓提拔的翰林学士,听说“一阁三院六部”里没有翰林院,忍不住问道:“敢问大元帅,翰林院会取消吗?”

“不会,”朱铭说道,“但权责有些变化。”

翰林院这玩意儿,在唐代中前期,连正经官署也不算。里面个个都是人才,专门陪皇帝休闲娱乐,说白了就是天子养起来的帮闲。

安史之乱以后,皇帝谁都信不过,开始重用身边这群人,兼职担任顾问,并且参与起草内制。

宋代元丰改制,翰林学士成了正三品。带“承旨”字样的,乃皇帝顾问兼起草内制;带“知制诰”字样的,只能起草内制且不能兼任其他职务。

内制即皇帝亲发的特殊诏书,册封皇后太子,提拔宰相尚书,又或者大告天下百姓,这种圣旨都属于内制范畴。必须由“翰林学士承旨”或“翰林学士知制诰”来写,他们如果死活不愿动笔,那就只能撸掉了重新换人。

朱铭为了保证通政院不被内阁夺权,把翰林院的内制起草权,移交给了通政院那边。再将外制(普通诏书)起草权,交给内阁下属的制敕房。

父子俩搞出的内阁,权力接近景泰、弘治、正德时期,拥有巨大的权力却又被制衡。

而通政院,则是弱化的司礼监外加强势六科,又有朱元璋时期通政司的影子。

这么比喻吧,内阁是长老会,通政院是办公厅,六部是各部委。

督察院则是大杀器,直属于皇帝领导。只要是督察院的品官,级别再低也需要皇帝亲自任命,内阁和吏部只有推荐权。新皇帝想要整顿朝堂,督察院便是一把利刃,轻轻松松就能割开口子。

见翟汝文还是有些不懂,朱铭详细说道:“今后的一榜进士,必先入翰林院,借调去内阁或通政院观政。再履任地方知县,升为知州至少做满三年。再酌情继续主政地方,或转六部职,或转中书舍人,或为侍读、侍讲,若回朝堂还要兼任左右春坊职。”

“臣明白了!”翟汝文不再言语。

翰林院就是个储才部门,多半会出很多宰相。

但跟明代的翰林院相比,朱铭又进行了改动,那就是必须做地方官。

翰林官的升迁途经都定好了——

先做翰林院初级官员,借调去内阁或通政院实习,熟悉国家的整体运转情况。

再去做知县、知州。

根据具体情况,可继续升为知府,也可调回中央。回到中央之后,或在六部做司级官员,或去内阁做高级秘书,或在皇帝身边做低级顾问。同时,兼任春坊职务,也就是东宫属官,跟太子建立关系。

当然,也有留在翰林院编书的。

可以选择一直搞学术,这种只能去礼部升任特殊职务。如果想要更大的发展,必须做地方官进行历练。

朱国祥宣布到京之后第一个任命:“旧宋翰林学士翟汝文,可为阁臣,宰辅政事。”

“臣,谢恩!”

翟汝文欣喜若狂,他居然做了副宰相。

旧宋官员羡慕不已,可又能够理解,谁让翟汝文是朱元帅的座师呢?

秦桧也是大喜,翟汝文不仅是朱铭的座师,还是他秦桧的座师啊。

甚至他们关系更密切,秦桧在密州当校长时,翟汝文也被贬为密州知州。秦桧当初能够考取茂科,在官场打个翻身仗,还是翟汝文推荐应试的!

胡安国能在南宋成为秦党党魁,也跟翟汝文有关。

翟汝文介绍游酢(程颐的学生)跟秦桧认识,游酢又跟胡安国是好友。游酢对秦桧推崇备至,胡安国跟秦桧神交十多年,见面之后立即尽心帮忙。

秦桧没做奸相的时候,所有人都对他评价极高。

第一个评价是“善于鄙事”,既秦桧擅长处理公务、俗务,不管遇到什么公私事务,反正交给秦桧办肯定没问题。

另一个评价是“才博而周”,不仅事情办得漂亮,而且还博学多才,做人周到能让大家都满意。

秦桧原形毕露之后,胡安国选择继续合作。

而翟汝文呢?直接跟秦桧绝交!

他被秦桧召回朝堂仅两个月,就选择辞官隐居,后悔自己看走眼,提拔了这么个玩意儿。

朱国祥继续说:“旧宋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可为阁臣,宰辅政事。”

种师道不在,给杨志做参谋去了。

种师中却已回东京,此刻出列代替兄长谢恩。

两位阁臣,一个是朱铭妾室的爷爷,一个是朱铭的座师,看似都是在给朱铭面子。

其实吧,种师道代表西军将领,甚至可以代表全体赵宋武将。给他一个副宰相职务,可以让赵宋武将安心,姚古、刘延庆、折可求这些人,在交出兵权的时候能更利索。

而翟汝文则代表东京降官,至少得给这些降官群体,安排一个副宰相职务。在安抚降官的同时,翟汝文的座师身份,又能让四川班底没怪话可说。

李邦彦有点着急了,怎么还没到自己?

果然,朱国祥说出第三个阁臣名字:“旧宋少宰李邦彦,可为阁臣,宰辅政事。”

“多谢相公恩典。”李邦彦大喜。

这货毕竟在夺取东京时立下大功,而且在赵宋就是宰相,不给个阁臣当当说不过去。

他若是能消停,这辈子或许可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