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河东风物(1 / 2)

汉末召虎 秋风知了 1121 字 7个月前

河东郡大阳县,大舟在茅津渡登岸,百辆马车早已在岸上等候,刘协与妃子、朝臣、宫人登上马车,一路向北。

时值黄昏,一路上,刘协和众朝臣忍不住左右观看,道两侧阡陌交通,田垄里是绿油油的麦子,处处可见农夫在田里锄地,到处可闻歌声,又见田头田尾多有鱼塘,渔夫赤膊在水里捞鱼、挖塘泥。

走过田地,是一片乡里聚居之处,百姓更加稠密,家家可见炊烟,鸡鸣犬吠,还有百姓成群,一边修路挖水库,一边畅快高歌,可见许多官府士兵在其间与民劳作。

处处充满生机,处处可闻笑声,让刘协与一众大臣几乎落泪。

一河之隔,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关中数百里难见人烟,田地荒芜,残垣败井,白骨枕藉,而河东却是一片生机,百姓安居乐业,实在是天壤之别。

刘协不由对身旁皇后慨叹道:“不想张将军非但骁勇善战,且擅长治理州郡,关中却如此疲敝败落,满朝大臣,竟不如一个张文远。”

伏寿也在看着四周,闻言头低声道:“陛下所言甚是,张将军乃社稷之臣,当此危亡之时,得张将军,实大汉之幸也,陛下当委以重任,则汉室中兴可期也。”

刘协看了一眼不远处正与杨彪等大臣交谈的张辽,了头,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想了想,又唤来一旁荀彧,和声道:“荀君,朕观这大阳县治理如此之好,官吏深入民间与民劳作,百姓乐之,却不知是何人为县令?”

荀彧恭敬的道:“回陛下,大阳县令乃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年方二十一。”

刘协惊异的道:“竟如此年轻,治理如此之好,必有大才。”

荀彧道:“贾县令昔为河东府吏,是张将军识才,擢拔他为县令,此人却有治理之才,不过官吏深入民间体察疾苦,与民共乐,乃张将军所定政令,河东、并州之地无不实行,道旁鱼塘、水库亦是张将军下令备灾所修,正因有此,今岁大旱之月,田地可溉,有鱼可食,百姓不虞饥荒之苦。”

刘协听到这里,露出几分尴尬之色,叹道:“去年张将军也曾上书朝廷备灾,只是不曾想竟遭如此大旱,又遇蝗灾,以至于生灵涂炭。”

荀彧神情颇是凝重:“张将军曾言,大灾非止一年,或许有连年旱灾与蝗灾。”

“啊?”刘协闻言失色,良久神情黯然,叹道:“莫非是朕得罪上苍乎,缘何如此降灾于大汉。”

荀彧正色道:“陛下岂可如此引咎自责,张将军曾有一言,彧以为有理。”

刘协诧异的道:“是何言语?来听听。”

荀彧道:“张将军曾言,天灾何干于人事,乃日月天地周而运行之道,数百年一个周期,或静或动,或安或灾,与人无干,若逢天灾,当奋应对,而非引咎自责。”

刘协愕然,久久不言,他身受天人感应论影响,似乎难以接受这般言论,但又觉得颇是有理。

这时,他们路过一条河,一道石桥之下,几个孩童正在玩耍,一个声音清脆如铃的女孩正唱着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数不清到底多少鸭……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笑话,孩孩快快上学堂,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伏寿静静的听完这段童谣,讶然道:“荀君,这是什么歌曲,竟然如此美妙,又别有意趣。”

刘协也赞道:“不错!朕尚是初次听闻,可唤来那女孩询问一番。”

伏寿道:“还是妾身让宫人过去,莫要吓着了丫头。”

刘协颔,当即停下车驾,着宫人去唤来那女孩,荀彧微笑的看着这一切,天子对河东民生感兴趣是好事,他自然也不会越礼去阻止。

很快,一个六七岁的姑娘在宫人的带领下怯生生的走了过来,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刘协与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