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诸葛子瑜辞叔父 诸葛孔明助大兄(2 / 2)

“哈哈,大兄!你昨日没回来,我也有好好读书的,不信你问二兄!”七八岁的小男孩当先跑上去,举着手中的竹简笑着跟诸葛瑾邀功。</P>

没错,这就是诸葛瑾五兄妹的住所,七八岁大的小男孩就是年仅七岁的诸葛均,两名十二三岁的少女,则是诸葛均、诸葛亮的两位姐姐诸葛瑛、诸葛琳(历史记载诸葛亮却有两名姐妹,只是名字不详,年龄不详,这里是虚构的名字),至于那位微笑看着诸葛瑾的十来岁男孩,就是历史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了。</P>

诸葛瑾轻轻的摸了摸诸葛均的头,笑着道:“均弟做的不错,以后大兄不在的时候,也要认真读书,听你二兄的话,知道吗?”诸葛均得到夸奖,不住点头应是,根本没在意诸葛瑾说的话的意思,反倒是微笑着的诸葛亮,听到诸葛瑾的话,眉间微微一蹙,然后便恢复正常,仍然笑着迎上去:“大兄辛苦了,为了吾等弟妹几人,连累大兄还需彻夜抄书,下次大兄可带上吾,必可减几分大兄辛苦!”</P>

“亮弟这是哪里话?岂不闻孟子《跬道》之言:‘理亦无所问,知己者阕砻。良驹识主,长兄若父’?况且叔父照顾吾等兄妹五人花销不少,吾不过略尽绵薄之力,让叔父轻松几分罢了。”诸葛瑾微微摇头,笑着对诸葛亮说道。随即,两位妹妹也从房中出来跟诸葛瑾见礼。</P>

等兄妹五人一一见礼之后,诸葛瑾便单独带着诸葛亮进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带着几分好奇和探究问道:“亮弟应该猜到了吧?说说?”</P>

诸葛亮一脸平静的点了点头:“猜到几分,大兄恐怕是准备出一趟远门吧?荆州?不对,荆州士族林立,大兄前往很难有机会。那就只有北上了。颍川的话,荀氏已经全面倒向大将军这是天下皆知之事,而其他士族的情形与荆州相似,如此去颍川还不如去洛阳。况且洛阳有天下经学之首的太守,以及杂学之首的洪都门学。更有那位名镇天下的大将军。”说到这里,诸葛亮笃定的看着诸葛瑾:“所以,大兄是准备北上洛阳?”</P>

“哈哈哈,亮弟真是吾家神童,余只是略微透露出离家之意,便被亮弟猜到这么多,厉害!”诸葛瑾开心的大笑夸赞,接着道:“既然亮弟知吾欲往洛阳,不如再帮大兄分析一下,吾若前往洛阳可有机会?”</P>

诸葛亮闻言,没有先回答,反而双目灼灼的盯着诸葛瑾问道:“大兄曾说,父亲在世时,曾随父亲前往任城,见过大将军一面?”</P>

诸葛瑾点了点头,回忆道:“确实见过一面,那年吾依稀记得还未满五岁,父亲乃是当时的泰山郡郡丞,前往任城拜访大将军之父‘学海先生’时带着我一道去的。那时的大将军应该与现在的你差不多大,反正我记忆犹新的就是我刚报完自己的名字,就被当时的大将军抱着带去何府庄园玩了两天。”回忆到这里,诸葛瑾不禁摇头失笑,显然那时给他留下了深刻愉快的记忆。</P>

诸葛亮看着失笑的诸葛瑾,对其施了一礼,笑着道:“恭喜大兄,此番北上洛阳,必定可达成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