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章元年,也就是鲁哀公7年,公元前488年,游历列国的孔子再次回到了卫国。</P>
卫国朝歌</P>
孔子宅院之中。</P>
一个年纪六旬身躯却依然挺拔的老者站在院中,望着院中一棵桃花开得茂盛的桃树,神色淡然,但眼神之中却不经意间流转着黯然。</P>
这人就是这个时代最亮眼的名士,孔子。</P>
他刚从卫宫之中回来,回顾着他与卫候的对话,孔子心里一阵叹息,他是为卫国国人而叹息。</P>
在卫宫之中,卫候问孔子,如果让其当政,将会怎么治理卫国。</P>
孔子向卫候辄陈述了他的主张,他认为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P>
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呢。</P>
原因是卫候辄的父亲卫蒯聩,卫蒯聩是上任卫候卫灵公的儿子,而卫候辄是卫灵公的孙子,也就是说卫候辄越过了其父亲,直接继承了卫国的君位。</P>
而他父亲卫蒯聩还活着,且在卫国担任要职。</P>
据孔子所知,这个卫蒯聩可不是一个可以会屈服现实的人,卫国日后恐生祸患。</P>
所以孔子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P>
他要在卫国加强周礼,确定君君臣臣和父父子子的关系。</P>
他要杜绝卫蒯聩窥视君位的野心。</P>
只可惜,卫候却不以为意。</P>
卫侯辄恐怕也想不到,八年之后,他会被他的父亲赶出卫国。</P>
“砰”的一声,孔子宅院的大门被推开,咂响的声音打断了孔子的思绪。</P>
孔子转过头看去,看到一个高大的汉子正一脸兴奋的推门而入,眼角不由闪过一丝无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