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岳飞看齐鲁日报,岳母反应很大(2 / 2)

8岁岳云好奇地凑上前。</P>

按照正常的历史。</P>

岳飞此时跟康王赵构去了东平府,把父母妻儿留在相州汤阴老家;然后赵构被金军一追,又逃到南京。</P>

大军错过岳飞的家乡,便没能接上父母妻儿。</P>

是后来做将领之后,前后花10次才找到流落他乡的母亲和两个儿子。</P>

妻子刘氏则因为生计困难,改嫁他人。</P>

这一次。</P>

历史改道。</P>

赵构没来得及东移郓州东平府就直接南下。</P>

赵构旗下的大军,大多都拖家带口。</P>

可能因为要震慑神六军和欧元的原因,赵构需要人壮威的政治意图,变得更加明显。</P>

赵构旗下的将领隔三差五就主动叫下属们:</P>

“离家近的,有愿意带上家属的,都可以带到军中一起行动。”</P>

领导如此“关怀”,再加上谁不愿意背着自己的家跑?</P>

于是这一次,岳飞也带着他的家人南下来到南京。</P>

从历史上来看,岳飞那“尽忠报国”,岳母刺字;可能实际跟现在很多人反复唠叨子女考公务员好有个铁饭碗差不多——就是生活逼的。</P>

做别的事情,什么都要本钱。</P>

古代从军和现代考公务员,只要能挤进去;就是成本最低的改变命运的途径。</P>

岳飞后来都成名将了,费了10次功夫,才找到家人。</P>

可见当时的人在北方金军蹂躏下,生活有多艰难——那就是在到处流浪找野菜树皮吃!</P>

两年时间,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或许也跟岳飞岳飞的将门世家本身多少还有些家底有关)。</P>

“大宋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主编的齐鲁日报?”</P>

岳云看到岳飞手上的书,惊讶地念出声来。</P>

“讲的是什么内容?”</P>

岳母在旁边好奇地问。</P>

“抗金救国与民主变法改革,要强军抗金救国得先推行民主变法改革;只有民主变法改革,才能内防腐败,外御强敌,最终富国富民……”</P>

岳云捡着重点奶声奶气地念出来。</P>

“一个女人家去高谈阔论这些国家大事?还出版发行书籍来宣讲,谁给她的权利?”</P>

岳母皱眉道,“就因为她是知名女词人?</P>

她又不能上阵杀敌,这不是给国家添乱吗?”</P>

“他们在京东路地区推行了民主变法改革,女人可以当兵上阵杀敌,也可以做官;他们还要求男女平等……”</P>

岳云继续念道。</P>

“胡闹。”</P>

岳母没好气地道。</P>

“怎么就胡闹了,女人就不是人吗?”</P>

岳飞的妻子刘氏却是有些不满地道。</P>

岳母姚氏:“如果女人都到外面去抛头露面去了,那家里谁管?男女都平等了,家里又谁说了算?”</P>

“……”</P>

古代一般普通人,还真回答不了这等根深蒂固的问题。</P>

岳母这一问,还真给媳妇又问住了。</P>

岳妻刘氏沉默不语。</P>

“少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早点睡觉!”</P>

岳母对岳飞道,“有那个闲工夫多练练本事,到战场上好多杀贼报国;也好保住自家小命。”</P>

“娘,你说我们国家是谁的国家?”</P>

岳飞盯着齐鲁日报,头也不抬地随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