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人类第一代火枪。</P>
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思想太简单了一点;竹筒那么脆弱,怎么能用来做枪管?</P>
当时又不是没有钢管。</P>
但人类的技术创新进步就是这样,往往都是在廉价的基础上一点点地意外进步。</P>
而且当时这些竹筒枪,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用来守城,在城墙上对准那些爬城墙的金军,效果还是杠杠的。</P>
陈规更是在后来协助刘琦以少胜多,取得顺昌大捷。</P>
把竹筒改为钢管,长管枪从钢管上开口点火;短管直接用火药引线从前方管口伸进去点火。</P>
再提高火药中硝石的占比,更大威力且快速易得的火枪;便可以在古代迅速上手。</P>
这东西在古代用来武装部队防守和攻城拔寨,已经可谓神器。</P>
50厘米左右的长管枪,主要用来对百米开外的目标进行“远程打击”,弹珠可以适当少放。</P>
从前方用长引线点火的短管“喷子”,也就是“众生平等”;可以适当多放一点弹珠在里面,面对敌人近距离围攻或者近距离追杀敌人的时候,可以起到一枪多杀和随便都能瞄准的效果。</P>
还有简易的山寨版肩扛式火箭筒,就是一根大钢管,填装火药加一颗大铁珠;然后也是从前方出口用引线点火。</P>
这实际是介于枪与炮之间的“枪炮”,在古代用来轰炸一些简单的木门和墙,已经足够用。</P>
另外就是“葫芦瓜”手雷,最早的手榴弹。</P>
北宋已经使用这种东西作战,但主要是用来吓唬人,里面都不知道填充弹珠;也没有去认真试验怎么提高火药的爆炸威力。</P>
且古代火药威力本来就很有限,又用铁作为外壳;炸开就已经没什么劲了。</P>
所以实际效果很有限,根本没能对金军造成什么杀伤。</P>
为了节约火药,提高有效杀伤;欧元直接将陶罐作为手雷的首选外壳之一。</P>
为了防止关键技术过于快速在社会上流传,简单的几个配件,欧元也分开画图纸。</P>
图纸画完后,欧元对围在周围观看的毕宗说道:</P>
“毕统领,100根管壁开口的长管钢管,150根没有开口的短钢管,五根管壁没有开口的大号钢管,50颗拳头大小的铝葫芦,你现在就安排下去,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今夜就要用。</P>
另外就是烧制最严密结实的陶罐葫芦300个,尽快弄好。”</P>
“诺。”</P>
毕宗说不明所以,也没有追问,当即拿着图纸去安排。</P>
“辛太守。”</P>
欧元又看向辛赞目示他餐桌上的图纸道:</P>
“你去把支撑铁管对应的木支架让人做出来,一根铁管一个木架;要用比较结实的木材,还要准备比较结实的能固定木支架和钢管的绳索。</P>
也是用最快的速度做出来,一会儿就要用。”</P>
“诺。”</P>
辛赞也没有多问,拿着枪柄木支架图纸就离去。</P>
欧元又看向郭京问:</P>
“这段时间收集到多少硫磺和硝石?”</P>
郭京:“硫磺二十几斤,硝石三百多斤;这还是我们逛遍整个兖州和沂州主要市场的收获。”</P>
“木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