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府议政大厅,李察哥对高级将领们感叹道:</P>
“想不到宋国还有李彦仙这等将才!</P>
更有李师师这等大才女。</P>
宋国人口万万。</P>
不知道这背后还有多少奇人?</P>
我西夏想趁虚而入,只怕等他们缓过劲来;是又一次引火烧身。”</P>
副将李友亮:“大元帅似乎想多了?</P>
今日之宋国,金军数万人,来去如入无人之境。</P>
即便辽国最后的八千残兵败将。</P>
也打得童老贼十多万大军狼狈逃窜。</P>
或许今日之宋国,早已不是当年童老贼跟我国对战时之宋国。</P>
我军不妨也如同金军一样,先南下试探性地进攻一下宋国边境。</P>
若他们守备空虚废弛,我等刚好可以乘虚而入;跟金国一起瓜分宋国。”</P>
“我赞同左将军所言,我赞同左将军所言,我也赞同左将军所言……”</P>
李仁忠,李仁义,李仁德,李仁厚等西夏王室青年后辈人,纷纷对李友亮的话表示认同。</P>
“太子怎么看?”</P>
李察哥把目光看向随军混资历的储君李仁孝。</P>
李仁孝:“侄儿听叔父的。”</P>
李察哥:“太子怎么看李师师将前往我西夏之事?”</P>
李仁孝:“侄儿还未想明白。</P>
若我国收留她们这些白矾楼妓女,必然得罪金国。</P>
但若是此等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又感觉我国会错失一些崛起机会。”</P>
“不若我等秘密将其留下协助我国的发展?”</P>
李察哥之弟李干看向李察哥问道。</P>
李察哥:“此等耀眼人物,如何藏得住?”</P>
参议闻利原:“大夏,辽,宋,三足鼎立,如今金国崛起,灭辽又欲灭宋。</P>
如若我国坐视不理,待金国收拾完宋国;下一个遭殃的,必然是我大夏。</P>
如今正是网络人才,加强备战之时。</P>
管他是什么人才,只要愿意诚心来投。</P>
我国就应该诚心收下,并委以重任。</P>
尤其像李师师这等才名俱佳之人。</P>
收下可以形成示范效应。</P>
引更多宋国人才人来投。</P>
如此,元帅所忧虑的宋国济济人才;也等于是我大夏国人才济济。</P>
宋国的人才优势,便不复存在。”</P>
太子弟李仁友:“可惜李师师只是一介女子,而且还是名满天下的妓女。</P>
若是我国收下她,岂不是让天下笑我大夏无男子?”</P>
闻利原:“英雄不问出处!</P>
李师师出逃京城,助李彦仙收复陕州。</P>
临危不乱。</P>
特殊时期提出民选政府。</P>
更是智慧过人。</P>
捐出万两黄金助陕州发展。</P>
种种件件,多少男子也不及其万一。”</P>
“你等且在边界安分守着,本王快马亲自前往陕州去看看。”</P>
李察哥此言一出。</P>
众人皆惊。</P>
“叔父不可!”</P>
太子李仁孝急道,“主帅怎可前往敌国以身试险?”</P>
“是啊是啊,元帅不可,太冒险了!为了一个女人,不值得……”</P>
其他人纷纷劝阻。</P>
“你们不要劝本王,而是好好冷静思考一下:”</P>
李察哥解释道,“如今金国日益膨胀,我国确实需要吸收人才;并且要形成人才招揽示范效应。</P>
李师师已经表现出大才。</P>
这对我国来说,或许是个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