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亡国时刻的朝廷,还在幻想郭京的神棍军和跟金军的和谈(1 / 2)

赵桓六神无主,像被抽了魂一样;一下子瘫软在天下人人神往的龙椅上。</P>

片刻之后,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的朝廷官员,开始对郭京口诛笔伐:</P>

“郭京这贼子,真是该死!”</P>

“我早就看出此人不善!”</P>

“何相公和孙尚书应该对此事负责,堂堂监察百官的宰相和兵部尚书,竟然推举这种神棍御敌!”</P>

“先通缉贼子郭京!”</P>

“对,先通缉贼子郭京,给这贼子发一张海捕令……”</P>

大臣们最后一致决定要通缉郭京。</P>

对赵桓任命郭京的事,都回避不提。</P>

郭京是赵桓绕开三省六部临时破格提拔救急任用的人。</P>

要追责,严格说来,赵桓才是第一责任人。</P>

但赵桓是皇帝,在古代君主集权独裁思想和制度下;谁敢追皇帝的责?</P>

再说,赵桓也是当着他们的面任命的郭京。</P>

他们没有坚决阻拦,也是有责任的。</P>

当初这些大臣没有联合起来坚定阻拦,一方面是不好驳皇帝的面子。</P>

一方面也是觉得,郭京自以为聪明,主动跳出来“抗金”。</P>

而其他人已谈金色变。</P>

让郭京随便跳,也无妨。</P>

只是他们没想到,郭京这只小丑跳梁,一出手就跳失一座城门!</P>

这就完大了!</P>

未到场的朝中要员,被宰执李邦彦,外相张邦昌等人着人紧急通知:</P>

“全速来朝参加紧急朝会!”</P>

赵桓瘫软在龙椅上,面色惨白,一言不发。</P>

听着下面朝臣的吵嚷,最后集中是要给郭京“赏赐”一张海捕令。</P>

赵桓心里想的却是:</P>

“那么多场战争都败了!百万将兵不战而逃都容下了,难道就容不下郭京这一败逃?</P>

如今郭京这支六甲神兵,是唯一逃出京城的队伍;也是朕唯一亲自任命创建的皇帝私人亲军。</P>

留在外面,或许还能在联络勤王大军方面,起点作用。</P>

就让他们在外面自由发挥吧……”</P>

赵桓此时,依旧对郭京抱有一丝幻想,摆摆手对众位臣工道:</P>

“罢了!如今朝廷被围,跟外界联络中断,海捕令也送不出去。</P>

郭京这支队伍如今闯出去,对联络外面的勤王大军,多少都会有些帮助作用。</P>

先让他们在外面自由发挥,若能表现得好,可将功折罪。</P>

若表现不好,数罪并罚。</P>

海捕令,就先不下了。”</P>

皇帝这样说,而且多少也有点道理和无奈。</P>

大臣们也不再多说。</P>

转而讨论接下来朝廷将何去何从?如何面对金军?如何自救……</P>

不多时。</P>

张叔夜也披着铠甲忧心忡忡地赶到朝堂。</P>

看到张叔夜到来,赵桓精神一下子好了很多。</P>

“张将军,如今战况怎样?金贼有未杀退?”</P>

赵桓身体前倾急问。</P>

张叔夜:“启禀陛下,金贼占据宣化门城头,并未闯入城中。</P>

他们占据高位,我军亦未能攻上城墙将其赶下去。”</P>

“哦?”</P>

赵桓眼前一亮,“这是为何?”</P>

张叔夜:“臣不知。臣观金军,似无意闯入城中。”</P>

“众卿以为如何?”</P>

赵桓看向朝臣们问。</P>

吏部尚书王时雍:“想来金军也知我宋朝总体国力远超他们,并不愿与我国死磕;只是想要钱财。”</P>

宰执李邦彦:“如今金军占据城门而不进一步深入城中,乃是在向我朝释放和谈诚意;可先遣和谈代表,与其谈判。”</P>

太宰兼外相(外交部长)张邦昌:“臣赞成先和谈。”</P>

“既然金军释放和谈诚意,臣赞成先和谈……”</P>

多数人倾向先跟金军和谈。</P>

“张将军以为如何?”</P>

赵桓看向张叔夜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