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春风得意的高合,在金军大营左右逢源(2 / 2)

彻底老实下来。</P>

才是他们最佳收线时机。</P>

现在金军意外得高合这个奇葩人才,知道一些杀伤性武器的制造原理。</P>

还听到某些可能的未来预见。</P>

西路军主帅完颜宗翰,更是信心满满;他越来越觉得,整个大宋,对他来说,已经是探囊取物。</P>

他还真着人向东向西探索,去证实高合口中的新东方和西方罗马文明的真实性。</P>

得知拿下宣化门。</P>

金军东路军主帅完颜宗望,右军师刘彦宗,右副军师董才,右副元帅完颜宗弼等主要文臣武将,匆匆赶到西路军大营道贺。</P>

一起喝酒吃肉,庆祝伟大胜利。</P>

宗翰得意地向二殿下宗望介绍高合这个怪才。</P>

有意无意地劝他:</P>

“别信什么佛,都是那些懒汉骗子和别有用心的人弄出来,专门忽悠傻子的迷惑性强一点的鬼话。”</P>

其实完颜宗望并没那么菩萨心肠,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P>

他实际是相对更成熟和理性一些。</P>

他会想得更远,更宽。</P>

他知道佛的好处,也知道他的不足。</P>

他说到底,只是更务实——已经学会物尽其用,没有那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P>

佛教可以让他冷静,减少躁动不安,学会平静思考;也可以帮他加强部队管理和封地统治。</P>

所以他并不排斥佛教。</P>

但这并不等于他真的是“菩萨太子”。</P>

辽国叛将,先投靠宋国,后又投靠他的郭药师。</P>

在去年第一次跟着他攻到汴京时,这些降卒;并不能很好地贯彻他的指令。</P>

在回去的路上。</P>

宗望勒令郭药师解散部队,然后又在半路上伏击;直接把郭药师这些没那么听他话的降卒,干掉!</P>

让郭药师最后成为一个老实听话的光杆司令,安心帮他守燕京。</P>

这个狠辣或者说理性程度。</P>

非一般人,不能及。</P>

郭药师那五万兵卒。</P>

还是宋徽宗赵佶出钱给他招募的。</P>

郭药师原本是辽国小官。</P>

看到辽国无可救药。</P>

就趁着出使宋国的机会。</P>

怂恿童贯和宋徽宗出兵联金灭辽。</P>

后来真如愿。</P>

又看到宋国也不行。</P>

便再叛宋投金,反过来又成为攻宋急先锋。</P>

灭方腊,剿水泊梁山的宋徽宗;要是再狠一点。</P>

当时顺手就把郭药师灭了。</P>

至少把他调到中原后方去。</P>

不让这个能反自己母国的辽国小官帮大宋守东北燕山门户。</P>

说不定,历史;又是另外一种,可能。</P>

燕山门户稍微拖延一下。</P>

双方打成僵局。</P>

或者多留点时间给宋廷南迁。</P>

历史改写的可能性,便,很大。</P>

可惜。</P>

历史没有假设。</P>

修道的(宋徽宗),终究是没有修佛的(完颜宗望)狠。</P>

嗯。</P>

应该说是,没有修佛的理性。</P>

完颜宗望见到高合这个奇葩。</P>

很快就喜欢上,对他问东问西,并没有那么多情绪偏见。</P>

尤其高合说:</P>

“北方的草原鞑子,才是大金国最大的威胁。”</P>

二太子(女真社会管理,用的是原始部落民主制度;强者为尊,兄终弟及;对中原这些称呼,缺少基本的敬畏和认真,主事者的儿子,都是太子)宗望,深以为然。</P>

他主张对宋国徐徐图之。</P>

一方面,是因为宋国太大,金国人口太少。</P>

另一方面,就是想先解决北方的草原后顾之忧。</P>

宗望并未去纠结高合选择首先投靠宗翰,而不是去投靠他。</P>

高合投宗翰。</P>

也完全是意外。</P>

不管是现代的他,还是古代的他。</P>

都搞不清楚东京城外的金军大营中,谁是谁。</P>

他只是就近找金军大官投靠。</P>

误打误撞。</P>

就投到了宗翰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