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 封建天下(1 / 2)

天唐锦绣房俊 公子许 1546 字 5个月前

房玄龄连忙说道:“老臣不敢当,陛下有何训斥,还请明示。”</P>

李二陛下有些无语,摆摆手,道:“玄龄何必自谦,某之左右,若说战阵厮杀,你连前二十也算不上,但论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却不做第二人想。”</P>

这话可不仅仅是抬举了,房玄龄谦逊低调之人,如何肯受?</P>

惶然道:“陛下折煞老臣矣……陛下麾下文臣如云猛将如雨,乔不过是任事勤勉、忠心谨慎,方才受到陛下青睐委以宰辅之职,然多年以来殚心竭虑,唯恐有负陛下重托,时时深感无力,夙夜难寐。”</P>

长乐公主跪坐在一侧,也不发言,只是素手抬起,为房玄龄斟了一杯茶。</P>

房玄龄忙谢过。</P>

李二陛下却对他之言不以为然:“辅机圆滑多智,却过于阴柔,克明果断干练,却失于刚烈,放眼满朝,论起允文允武、稳妥扎实,却是谁也比不得玄龄你啊。”</P>

这还当真不是说好话,否则你当“房谋杜断”的典故是如何来的?</P>

李二陛下之肱骨众多,起家之初自然是拥有关陇贵族背景的长孙无忌对他的帮助更大,但是紧随其后,论功勋,却要数杜如晦、房玄龄为首。</P>

当然,朝中势力倾轧,彼此既勾心斗角又相互制衡,即便是身为皇帝,也并非谁的功劳大就给谁的赏赐多,论起爵位、赏赐,房杜二人不但比不过长孙无忌,甚至连萧瑀、高士廉等人亦远远不如……</P>

房玄龄心中感动,连声不敢。</P>

还有什么是比已然致仕之后,依旧被当初效力的君王如此重视更加令人有成就感?</P>

李二陛下终于转回正题,看着房玄龄沉声问道:“玄龄对世袭刺史一事,有何看法?”</P>

房玄龄微微一愣,心中斟酌,沉吟未语。</P>

秦王嬴政诛灭六国一统天下,创建前所未有之大一统帝国,功盖千秋彪炳万世,然则诺大之帝国仅仅维系了十五年,便因为嬴政的死去而分崩离析。汉高祖汲取了大秦升级而亡的教训,立国之后,大肆分封子孙裂土称王,屏藩皇室、镇守天下。</P>

然后便有了大汉四百年江山……</P>

而汉亡之后,历代帝国之中固然有前隋这般再次统一天下之存在,却无不是国祚短暂、朝局动荡,甚至被外族入寇,中原倾颓。</P>

若想绵延国祚,就要效法汉朝,分封天下。那么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呢?</P>

是萧瑀。</P>

当时李二陛下甚为信任倚重萧瑀,曾问他:“朕欲常保社稷,奈何?”</P>

然后萧瑀回道:“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P>

于是,贞观十一年之时李二陛下曾下了一道御旨,分封皇子、功臣为世袭刺史,镇守天下四方,拱卫京畿,屏藩京师。</P>

不过,跟汉晋两代分封亲王、功臣为王侯不同,李二陛下则是将其任命为世袭刺史,虽然名号不同,但实质上却别无二致。此次受封的世袭刺史多达三十五人,包括以荆王李元景为首的二十一名皇室亲王,以及以宰相房玄龄、长孙无忌为首的十四名功臣。</P>

孰料,御旨一经颁布,立即遭到朝臣一致反对……</P>

反对最激烈的,便是房玄龄与长孙无忌。</P>

按说李二陛下的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房玄龄便是其中之一。李二陛下敕封房玄龄本官为宋州刺史,爵封梁国公。</P>

宋州是什么地方?</P>

既是后世的河南商丘。</P>

自古以来,此地皆是富庶繁华水路通衢之地,亦名睢阳,境内河流众多桑树遍地,百姓尽皆养蚕,所产丝绸品质优良,乃是大唐“十望州”之一。</P>

然而房玄龄不仅坚持不受,反而连续上书阻止李二陛下的这项政策……</P>

廷议中,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对萧瑀的意见大加驳斥,称其食古不化,大开历史的“倒车”,若此说得以实施,不仅不会给帝国带来长治久安,反而会让国家重蹈汉晋两朝的覆辙,使得天下大乱、海内分崩。</P>

随即,大臣魏徵、李百药、颜师古等人也加入其中,异口同声地支持房、杜两人,使得“反分封派”在朝堂占据绝对优势。</P>

李二陛下迫于公议只好暂停分封制的实施,却不想居然一直未曾放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