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季舒为难地表示道:"哎呀,陛下既已称病不愿见人,依下官之见,渤海公不如暂缓两天再去见驾吧。"
依莫小丰判断,大哥贺崇之所以要急召他回京,主要就是为了防范皇帝在邺都生事造乱,干扰平叛进程,方才听了杨遵对僧贤来邺都任职前后的种种可疑情况,使他更加对源斐杀害僧贤的动机产生了怀疑,便急于去见源斐,作进一步的试探。此时见崔季舒并不乐意陪他去见源斐,遂问道:"怎么,崔常侍是有什么顾虑吗?"
崔季舒正要开口向他作进一步的解释,忽见门外值守的军士走进来,向莫小丰禀报道:“丞相派回邺都的信使已到司州衙署,请您即刻回衙。”
莫小丰和崔季舒对视一眼,说道:"崔常侍随我一同回衙去见见丞相的信使吧。"
贺崇派来向莫小丰传信并呈递荐章的信使是他的亲卫都督王纮。在司州衙署的正堂上,王纮先是向莫小丰,崔季舒二人通报了前方平叛的最新形势:
"陈山提将军会同段云所部已攻占了侯鉴的老巢洛阳。汝阳方面,丞相亲率大军与叛军和南朝联军隔汝水对峙,虽见过见仗皆未能取胜,然而据谍候新近探得的消息,建康朝中对广陵王未经奏报,擅自联结侯鉴与我朝开战甚是不满,正打算派遣特使召回广陵王,且慕容绍将军奉命已至汝阴统军,彻底击溃叛军应是迟早的事。"
莫小丰和崔季舒听到前方战事进展顺利,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王纮接着说道:“正好崔常侍也在,丞相命末将捎个口信给二位,当此平叛的关键时刻,后方切不可生乱。不论发生什么事,都务必隐忍为上,倘若必须加以处置,也应相机果断行事,万不可拖泥带水,留下后患。"
莫小丰听王纮转述大哥这话的意思,似乎有授权他便宜行事的意思,而针对的既似是皇帝,却又不似,遂开口问道:"丞相对定国寺住持被杀,郑仲礼仗剑闯殿这两件事怎么说?"
王纮瞄了一眼崔季舒,答道:"丞相吩咐,郑仲礼发至军前效力。至于定国寺发生的那起命案,姑且交司州衙署按寻常刑案查办即可。"
"如此看来,大哥的确不欲深究定国寺命案,连带着郑仲礼也从轻发落,只将他调离邺都,而并没有治他谋逆大罪的意思。"莫小丰一经得知了贺崇的态度,也就想明白该怎么做了。
就见王纮从侍卫手中接过一个金漆木匣,双手捧着,对莫小丰和崔季舒说道:"这匣内装的是丞相上呈陛下的荐章。末将奉命先知会二位,丞相举荐渤海公出任大将军一职,总统禁军,执掌宫城宿卫,仍兼侍中,并霸府长史。举荐崔常侍升任侍中,权勾当门下省事。关于司州刺史,及京几都督府统军将佐的人选,由二位会商后上章举荐。"
说到此处,王纮稍微停顿了一下,望着莫小丰说道:"丞相的意思是,渤海公原任京几大都督可由您来举荐长孙猛将军接任,长孙将军仍留镇滏陉关,郑仲礼离任后所遗职缺,由渤海公在军中择贤举荐,统军负责京几防务。"
莫小丰听明白了,大哥这是将维护京几安全,稳定,乃至监管皇帝的重任一股脑地交给了他。
他在因受到高度信任而大为感动之余,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肩头承担的压力,拱手施礼道:"请王都督转禀丞相,我打算调任胄,斛律显二将补任京几都督府都督,司州刺史一职,可否调祖法古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