殴阳灵将娥眉微微一蹙就反驳了朱常汇的话。</P>
朱常汇道:“就算坊间传言有人也想给储君用乌香是谣言,但我也不能去跟皇兄争什么皇位!”</P>
“你趁早舍掉这不正的心思!”</P>
“一来我本就是庶出,二来没这个必要,将来出去就藩多好,没听王叔们说吗,海外没那么可怕,富足潇洒的很,规矩更少,还有自己的军队,不用像在国内,有时候御史的气都得受。”</P>
“可是殿下,海外再好哪里比的上中土,中土有父母,有认识的姊妹兄弟,还有好友知己。”</P>
欧阳灵回道。</P>
朱常汇道:“但规矩多,还没有在海外当藩王挣得多。”</P>
欧阳灵听后皱眉,而自觉朱常汇没有什么进取心。</P>
但对朱常汇而言,参与夺嫡的价值的确不大,主要是收益不怎么抵得上去海外就藩的收益不说,关键失败的风险很大,而且失败后的下场会很惨。</P>
所以,朱常汇更热衷于去海外就藩。</P>
毕竟现在海外的情况已经广为人知,他作为皇子,每年也收不少海外藩王的礼,也在万寿节听不少和他要好的宗藩讲过在海外就藩的经历,自然也知道现在去海外就藩比在国内当皇帝还舒服。</P>
在国内当皇帝,你需要把自己国民当人看,但在海外当藩王,伱可以不把当地土人当人看。</P>
因为在海外就藩后,完全不用担心当地土人作乱,只要土人作乱就可以用自己的军队和总督的朝廷军队一起镇压,而镇压不了还可以请朝廷再添兵力来镇压。</P>
另外。</P>
因为技术先进的武器与各类器械都可以从大明中央购买或者直接由大明中央朝廷提供,所以,作为藩国,也不必养多少技术人员,更不用培养土人才干,只让他们学会恭顺就行,如此也就可以只实行弱民之术,而也就不必尊重土人,不必把土人当人看,这样就能当一个真正生杀予夺的封建奴隶主。</P>
卫王如今就在自己的藩国把食盐、布匹、粮食、瓷器、茶叶、烟草以及矿产的利益都垄断在了自己手里,养了不少内监宫女以及门客,每天享受着所有人都跪拜他的生活。</P>
“科举只尊程朱,只能代圣人言,不得直抒胸臆,否则一概不得录取!”</P>
而为了更好的笼络住当地的人不要想着造反,卫王则在自己的卫国开办了第一届科举,只是要求自己国内的士人都只能按照大明以前的士子一样,参加科举只能写遵循理学思想的八股文章,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P>
卫王的新长史张密不由得因此问着卫王:</P>
“殿下,这样会不会使得我卫国毫无生气,使得将来文化不能兴盛,而在文治上比不上别的藩国”</P>
“这个不重要!”</P>
“因为孤要的不是文治比他们兴盛,而是能让我卫王府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能一直为皇明守住在这里的基业。”</P>
“所以,孤要的就是让这里的人读书后只能皓首穷经于经学,而只有呆气没有灵气,如此自然就国内安稳。”</P>
卫王说道。</P>
张密点了点头道:“殿下说的是!”</P>
接着,张密又道:“不过,以臣愚见,是否应该设一些特科,招录一些会研发技艺的人才,若会造器械的人才为官,以避免将来利器方面不如其他藩国,而被其他藩国所欺侮”</P>
“不必!”</P>
卫王拒绝了张密的提议,且道:“若有其他藩国欺侮我国,自有朝廷主持公道,而我们研发器械,培养造器械的人才,反可能会不被朝廷所容!”</P>
“何况,这些一旦要研发技艺,就要给这些人质疑之权,让他们不能太恭顺,要聪明一些,才能创造,但这不利于统御!”</P>
“故而,我卫国别说不能培养善造之匠,连现有的匠人也得统编为匠籍,限制其出入,而其他人也得编为民籍和儒籍,皆不得随便出百里之地。”</P>
卫王说着就又道:“至于火器,造不如买,与其自己造,不如买朝廷的!”</P>
“甚至军队也不必太强,火器装备不必太先进,会骑射剿匪就行,反正有朝廷保护,以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去种田去开矿,不得让他们经商出海乃至流窜,所以要设路引,编各类户籍,设海禁制度!”</P>
“总之,一切皆如我皇明肇建之初,商业与农业皆只能由中央朝廷和王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