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这就安排他们去准备。”</P>
……</P>
因为朱翊钧贵军的缘故,军户的日子的确比以前好了不少。</P>
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不说,医疗保障与教育扶持以及住房资助,也比其他户籍的百姓强上不少。</P>
朱翊钧在来到兴州中屯卫后,就在卫指挥使邓宁等的陪同下,亲眼看见,整个兴州中屯卫外围都有俱是砖瓦房的聚居区。</P>
这些砖瓦房皆排成一排,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每幢转瓦房外皆有小院,小院里种着瓜果和蔬菜。</P>
因为时值晌午,朱翊钧更看见许多砖瓦房皆有暧暧炊烟,鸡鸣狗吠之声不断,不少人家更是于院中架炉煮肉,而炉旁所堆煤炭皆积如小山。</P>
“这些皆是普通军户们住的”</P>
朱翊钧这时也不由得问起邓宁来。</P>
邓宁笑着回道:“陛下圣明,这些都是普通军户们所集中居住的里,承陛下隆恩浩荡,给天下卫所发放了住房资助银,所以,臣就奉旨雇工给他们建造起了砖瓦房,以免因为茅屋不能承受酷寒与大风大雨而使得他们染病,乃至影响孩童之生长,如今卫所里的军户都住进了这样的房子。”</P>
朱翊钧听后点头:“有自己单起大院的吗”</P>
“回陛下,有的,自造大院的皆在卫所城内。”</P>
邓宁这时回道。</P>
朱翊钧听后问道:“自造大院的可多”</P>
邓宁回道:“托陛下洪福,免徭薄赋,缔造了这万历盛世,这些年,本卫不少军户因此倒也靠各类惠民之政与自身勤奋发了家,无论从商还是举业,亦或者说为工匠乃至说书写戏本话本,皆有富有起来的,也就造的起大院;何况,卫里官造住房按圣旨要求,军户只有被分配后的使用权,没有买卖之权,更没有擅自拆建的权力,故富有起来的军户基本上都会在城里另起大院。”</P>
朱翊钧点了点头,笑着对随扈李成梁、王锡爵、沈鲤等大臣说道:</P>
“能有很多起大院的就好,这说明军户当中的确也有富贵起来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普通军户也能有广厦二三间,小院一围,这既说明你这个卫指挥使没有吞没公款,更是管理得当,能让朕看见这么大的军户住宅区。”</P>
“承蒙陛下夸赞,臣这样做既是因忠君而为,也是不忍卫所军户继续过以前那样的日子,也多亏陛下乃仁德天子,才让臣也有这么一个机会,托陛下之隆恩,而让本卫军户终于不再因为大量军户逃亡而每年减丁,反而因为军户中成亲者增多而每年增丁。”</P>
邓宁说着就哽咽起来。</P>
无论他此刻是有意在朱翊钧表演的这样疼惜军户,还是真心对本卫军户怀有同乡之情,都可以肯定的是,他如今的确不敢还克扣朝廷给军户的补贴,也不敢对朝廷优待军户的政策阳奉阴违。</P>
因为朱翊钧上次西巡已经让天下官僚知道,这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主意,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对抗得了朝廷的旨意,如果要对抗,那下场只会很惨。</P>
当然,还有另一层原因就是随着大明统治阶层的利益增长主要是源自于对外扩张得来的利益,再加上对内部非法取利打击甚严,所以天下权贵官僚对内部剥削都没有像以前那样过分,都收敛了不少。</P>
所以,朱翊钧此时就能在兴州中屯卫看见许多联排砖瓦房。</P>
而大学士沈鲤也因为看见这些砖瓦房多得一直延伸到天际线,在红日映照下,仿佛蕴藏着无数希望,而不由得对朱翊钧言道:</P>
“陛下,臣昔日进京时,这里还多是茅舍棚屋,且因大量军户逃亡,即便茅舍棚屋也是寥寥无几,既无鸡鸣更无狗吠,如今能有此变化,若不是臣亲眼所见,也不敢相信,也足以可见,这些年国朝真的盛世如天!”</P>
朱翊钧知道沈鲤作为军户出身的子弟,对看见军户生活能过的如此好,难免会别的公卿要更为激动些,也就跟着笑说道:“卿一向不作这类夸耀盛世的言辞,如今倒是忍不住先说了!”</P>
说着,朱翊钧就问着邓宁:“为何百姓家家在屋外园院内煮肉,是兴州中卫内今日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P>
“回陛下,他们皆是因得知陛下今日要来,所以家家煮肉,而有意奉于陛下。”</P>
邓宁这时回道。</P>
朱翊钧听后没再言语。</P>
但随着他所乘坐的辇车离这些砖瓦房群越来越近,他就看见每户人家的砖砌院内,已经放上了一张大桌,桌上摆满了各类鸡鸭鱼肉。</P>
以至于,朱翊钧放眼看去,仿佛偌大的普通军户住宅区,就像是在举办一场大酒席的大庄园一般,每一处院落就是一包间席。</P>
而这些军户们皆在这时,于院内眼巴巴地朝他看了过来,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与期待的神色。</P>
朱翊钧被军户们这种纯朴的表达方式有些感动到,也就忍不住热泪盈眶起来,嘴里却笑道:</P>
“朕其实也没做什么,只不过是把他们当人看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