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这么问后,陈文良还是如实回答道:</P>
“回元辅,我看见宁远侯府送了。”</P>
“不应该啊!”</P>
戚继光听后不禁皱眉,腹诽了一句,接着又问道:“送什么了”</P>
“送了一个鼓风机。”</P>
陈文良回道。</P>
陈文良说后,在场不少来送礼的官员都有些忍俊不禁,似在暗笑李成梁作为堂堂公侯级人物,竟这么戏耍首辅。</P>
“这宁远侯怎么能这样,毫无大臣风范,当弹劾他一本!”</P>
有御史就在这时为戚继光打抱不平起来。</P>
“没错,这样戏弄元辅,简直无大臣体!”</P>
不少其他官员也跟着附和着。</P>
戚继光则没理会这些人,只继续问陈文良:</P>
“是什么材质的鼓风机”</P>
“木制的。”</P>
“已经送进去了,据说是可以通过伸出箱外的拉杆拉动里面的塞子,让风被压进炉子里去。”</P>
陈文良这时回道。</P>
戚继光听后笑了起来:“还是他老李懂我戚家啊!”</P>
“元辅为何这么说”</P>
陈文良这时忍不住问了一句。</P>
戚继光瞅他一眼道:“这还用问谁不知道戚某那几个儿子皆好匠作杂学之事,我畏夫人,夫人却宠溺他们如己出,你说他宁远侯府要不是懂我们家的情况,会送不值多少钱却利在千秋的鼓风机来吗”</P>
陈文良听后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野人参,没再多说什么。</P>
……</P>
“常吉,这个新式鼓风机倒是给了我启发,我们也可以在蒸汽机里加这种活动的塞子,这样就能让蒸汽的压力变成推动车轮运动的力了。”</P>
将作寺。</P>
戚昌国在收到李成梁送到的鼓风机后,就把鼓风机拆了一遍,然后摸清了这种历史上本就于明朝中后期出现,后面还被记载于《天工开物》里的活塞式鼓风机,且随后就把这鼓风机拿到了将作寺来,与赵士祯说起了这鼓风机,以及提到了在蒸汽机改良上的想法。</P>
原来。</P>
因为朱翊钧对蒸汽机也只是耳闻未曾亲造的缘故,所以,戚昌国和赵士祯即便知道了蒸汽机,也造出了蒸汽机,但真的要让蒸汽机大规模应用于生产这方面,朱翊钧其实也提供不了多少帮助。</P>
蒸汽机也就还在一直在被改良,这里面有材料的问题,也涉及到,根据最新总结出的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等理论新知识,对每一个具体的零件进行设计与创新的灵感问题。</P>
但无疑,这次李成梁送来的鼓风机,给了职业造蒸汽机等器械,且在这上面有天赋的戚昌国以灵感,让他一下子想到了活塞这种构件,可以用到蒸汽机上。</P>
很多时候,科学革命也会来自于一些偶然的发现,尤其是在理论效果转为实际效果的这一过程中,也是要一些机缘的。</P>
而无论如何,周边环境如果变得更加利于科技创新的灵感出现,那自然会触发更多让技术产生大进步的偶然机缘出现。</P>
因为朱翊钧重视科学技术,和如今大明国泰民安、社会安定,权贵官僚内部间的斗争烈度也减少许多,也就使得戚昌国这样的权贵能够静下心来搞蒸汽机,而连带着李成梁这些权贵也会对这方面更关注一些,在无意间地促进着大明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P>
赵士祯这里听戚昌国这么说后,也认真思索了起来,且道:“那我们就试试!”</P>
“嗯,试试!”</P>
戚昌国笑着回道。</P>
于是,两人就真的开始试着给蒸汽机改良,意图通过加活塞等构件的方式,来使蒸汽动力可以真正转变成转动车轮的动力。</P>
而且,他们还将这一想法以将作寺题本的形式向朱翊钧做了禀告。</P>
朱翊钧虽然不清楚蒸汽机具体是怎么大规模应用于这个世界的,但他是清楚蒸汽工业带来的改变的,也清楚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多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