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本事起兵啊,只会窝里横!(2 / 2)

万历佑明 擎苍 1317 字 6个月前

这时,一来自苏州的举子赵必蕃受此鼓动,当即站起身来,紧捏拳头,青筋直冒地看着在场士子,且道:</P>

“苛政不除,奸党不灭,我绝不入仕!”</P>

“没错!不废苛政,不除奸佞,不释放复庵先生,绝不再举业!”</P>

南直常州士子左晋先也跟着附和起来。</P>

“蒲州无能,任由权阉张鲸与外朝奸佞蒙蔽君父,乃至任由缇骑四出,视士大夫为刍狗!我等无能,不敢公车上书,难道还不敢回乡读书以待拨乱反正之时出现吗?!”</P>

覃鸿志也在这时落着泪说了起来。</P>

“罢考!”</P>

“罢考!”</P>

“罢考!”</P>

……</P>

一时间。</P>

许多来文庙的士子都开始振臂高呼要罢考。</P>

一来和沈焘、覃鸿志等大官僚、大地主阶级来往的士子,自然也多是一个阶层的,也就对时下抑制豪强兼并的朝政最为反感。</P>

二来他们也有亲友在朝中为官,也知道如今朝中态势是官不聊生,不但很难捞钱,还很累,这个时候入仕也没意思。</P>

三来他们大多数南直士子,而近年来南直官绅受压迫最重,许多和覃鸿志、沈焘都等本就是同乡同科自然也更容易同气连枝,甚至不少本身就是吴中行、赵用贤等的亲友。</P>

所以,这次沈焘等在文庙哭庙的效果倒是不错,一下子策动了数百名士子罢考。</P>

而且大多数南直士子。</P>

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江南自明初开始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中产之家多,读书人也多,所以能在南直考出来的举子平均质量的确相对其他地方要高,比如更熟悉工商业如何管理,更熟悉钱粮国税如何操作,更知道如何兴修水利,相当于知道更多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产业。</P>

虽然弊端就是这些来自江南的人容易借此机会拉帮结派、操纵朝廷财政,所以明朝一直有规定,户部不许江浙人入职。</P>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人如果派到相对偏僻一些的地方,的确很擅长带动地方经济。</P>

如东林党干将左光斗就在历史上于京畿大搞南方新型水田技术,使得京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还有如今的潘季驯作为湖州人,他在水利兴修方面,也非常有建树。</P>

所以,这些南直士子一旦大部分罢考,对需要把江南的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向全国推广的大明朝廷而言,无疑是很不利的。</P>

……</P>

“罢考?!”</P>

“什么时候的事?!”</P>

“多少人?”</P>

朝堂上刚因为大家都集中火力在争吵该让哪位名辅列于文渊阁,而且还就是以德为最高标准还是以功为最高标准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淡忘了内阁考成的事,使得申时行等阁臣得以专心考成,整肃吏治。</P>

但很快,申时行就从王锡爵这里知道了罢考这一事,比锦衣卫都知道的还快,因为他和王锡爵本身也是南直人。</P>

“犬子说,大概有数百人,而且大部分都是江浙的人。”</P>

王锡爵说着就对申时行道:“阁老,此事非同小可!”</P>

“一则对天下不利,江南控天下大半财富,更是天下百技垄断之地,往往都是江浙兴起什么,其他地方就才跟着兴起什么,江浙鄙夷什么,其他地方也跟着鄙夷什么,一旦江浙罢考,就会让其他地方也会跟着效仿,同时朝中官僚只怕知水利钱粮之干吏会大减!”</P>

“二则与我等乡人不利啊!照这么下去,朝中就会以楚人、齐人、晋人为主!”</P>

“公说的没错,此事非同小可!”</P>

“仆得赶紧面圣奏于天子知道!”</P>

申时行当即站起身来,且对王锡爵拱手道:“还请公去劝劝。”</P>

王锡爵点首:“吾且尽量,但估计很难,如今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而天下之是非,又非庙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