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雒阳易主(2 / 2)

不过这个不重要,咳咳。

素以善战著称的孙坚,也不负江东猛虎之名。

当时董卓因为雒阳北线、东线无压力,便任胡轸为大都护,督骑督吕布、步督杨定共五千步骑攻打阳人聚。

胡轸与吕布不和,以职权训骂于吕布。

引发吕布心中不满,故意在军中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也让孙坚寻得机会,一举击溃,并且趁胜追击,攻破了雒阳南大门广成关。

战事不顺,董卓亲自引兵来战。

还来了个先礼后兵。

他让李傕等人前来游说孙坚,欲以结姻亲之好和承诺用把持朝政的便利表举孙坚麾下、族人后辈为官吏等利好,劝说孙坚罢兵归去。被孙坚严辞拒绝后,又在长史刘艾的出谋下派人散布谣言,说孙坚若是攻入雒阳将会自立,不再听从袁术调度。

袁术果真中离间计,断了孙坚的粮秣供给。

孙坚夜驰百里,亲自归来鲁阳给袁术面陈利害,用匡扶汉室的大义和为袁术报杀父之仇(袁隗是袁术之父)为由,让袁术猜忌之心冰消雪融。

再度回到广成关的孙坚,憋着满腔怒火身先士卒登锋履刃,率军攻打董卓本营。

是战,董卓大败,赖吕布亲自领并州骑兵断后,才得以身退。

但深谙兵贵神速的孙坚,已经追击溃兵趁势攻破了太谷关。

太谷关,是雒阳南线的咽喉,最后一道防御。

占了太谷关的孙坚,即可以率军直接北上,一马平川直抵雒阳城下;也可以率军西顾,兵临弘农郡的函谷关,将董卓留在雒阳东七关的兵马全部断了归路!

将河南尹,硬生生从董卓的势力范围里抠出来!

【注:汉代的函谷关,坐落在河南尹和弘农郡的分界处(后世新安县一带),隔断雒阳入关中的北路(北崤道);南道称为南崤道。】

也就是说,董卓在雒阳,已经无险可守了。

不过,董卓本来就不打算坚守雒阳。

之前胁迫天子西迁、焚烧洛阳城、掘帝后陵公卿墓等等举措,都是放弃雒阳的准备。

尤其是这个时候,董卓放弃雒阳是弊大于利!

相当于兵法里的以退为进!

因为关东各路诸侯的内讧,以及袁绍想立新君的举动。

从战略层次上看,放弃了雒阳,退守四塞之地的关中,等于收缩兵力,形成昔日战国时期强秦的却敌之策。

以逸待劳,用雄俊关隘和险要之地消疲敌军,然后再伺机而动。

从权术层面上的思虑,是放弃了雒阳,会让关东各路诸侯的势力范围揉成一块。

从而引发各方矛盾,甚至是内讧互攻!

反正,是个人都知道,这些义军诸侯已经貌合神离了。

而从董卓的内部出发,则是不能再战了。

天子车驾和朝中公卿们已经在长安安顿了下来,董卓不能长久逗留在雒阳。

不然的话,那些对他不满的百官们,会暗中相互联合,拉拢兵马给他来个后庭开花!毕竟皇甫嵩和盖勋的那些旧部,他只是夺了兵权,但还没彻底掌控呢!

因而,经过一番思虑后,董卓也改变了应敌之策。

他自己率军归长安,让东中郎将董越屯弘农郡黾池,扼守北崤道的硖石关;中郎将牛辅屯安邑,遏住河东入关中的路线和防御白波贼;中郎将段煨屯弘农郡华阴,扼守潼关。

【注:南北崤道在陕县(后世三门峡市)汇合,改称为崤谷通道,成为雒阳直抵关中的唯一陆路,终点就在潼关。从雒阳入关中的水路渡口风陵渡,也和潼关同在一个位置。】

而其余如杨定、李蒙等校尉则是安插在这三位中郎将驻地的中间,以互为支点的排布,彻底堵死了东入关中三辅的路线。

关东义军,如果想继续追击,就只能将这些关隘和据点,一个个啃下来。

当然了,人心早就散了的关东联军,并没有追击。

这也让回到长安的董卓,心无旁鹫巩固权力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