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新君刘协(1 / 2)

性格,决定命运。

而且这个命运,不仅是指个人命运。

在人治的时代,一个人的性格甚至能决定国运,或者说一个政权的命运。

有巨大人格魅力的袁绍,如今就是行走在左右大汉朝命运的分岔路口。

退一步,董卓擅专朝政将势不可挡。

而进一步,以身家性命去拼一把,则是有可能成为中兴权臣,大汉朝的第二个霍光!

因为对于如今的大汉朝来说,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五年。

黄巾之乱自从张角兄弟被诛后,其余的零星之火可以当成普通民乱;而幽州叛乱已经基本平定,凉州的叛军更是被皇甫嵩击败,退守陇右舔伤口。

还陷入了分裂中,无力再一次组织大军来袭关中。

至于这些年汉灵帝为了对抗举国叛乱如云,而下放权力给个州郡,形成一方诸侯,进而削弱了朝廷中枢的控制力,也无需太过于担忧。

一方面,是他们这些地方诸侯,是不会坐看黄巾余孽损伤自己利益的。

另一方面,则是以袁绍的能力和威望,只要能主事朝政,用二三十年之功,未必不能将下放的权力再度收回来!

给大汉朝再续个百八十年的命。

【注:东汉末的诸侯并起、地方豪强坐大的情况,远远不如安史之乱的唐朝严重,而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依旧存在了一个半世纪。】

唉,只是可惜了。

四世三公的出身,给袁绍带来声望的同时,也给了他优渥的成长轨迹。

至今为止,他的人生,就没有经历过挫折。

因而,他的性格里,也缺乏了类似于赌徒的血性。

至少在“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赌里,他没有让人看到果敢的品质。

被他回绝提议的鲍信,觉得雒阳局势无力回天,便带着兵卒归去乡里了。

【注:这也是历史上群雄逐鹿时,袁绍势力最大,天下豪杰皆推崇他,只有鲍信觉得曹操才是统领天下群雄、能拨乱反正的主要缘由。】

而并州籍贯的将率,如张辽也在等待中殆尽了耐心,出于粮秣需求下,率兵去依附于把持朝政的董卓。而张扬则是对鲍信有学有样,率兵返回上党了;就连官职为执金吾的丁原,都因为不臣服于董卓,被董卓利诱麾下部将吕布给杀了,并其兵。

【注:张辽和张扬被何进授予新官职后,不再隶属于丁原,和吕布也没有隶属关系。张辽是在董卓被杀后,才率兵归成为奋武将军的吕布麾下。】

至此,袁绍就算再想以兵驱逐董卓,都没有了机会。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董卓挟兵锋之盛,以少帝无人君威仪为由,再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之事,变得势不可挡。

尚书卢植严辞反驳,被董卓无视之。

而袁绍知道不能力抗,便假意说这种大事该和他的从父、太傅袁隗商议寻得脱身,将印节悬于雒阳东门上,奔往冀州。

就连被董卓表请为后将军的袁术,都出奔往南阳郡而去了。

其实他们两人的做法,也很对。

作为四世三公袁氏的中青代,他们肩负着门楣传承的未来,避免沾上这种废立之事,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声望,以便日后再度崛起。

恩,荆州南阳,大河之北,这两个地方是很有潜力的。

南阳郡不用说,是光武帝的故里,又靠近袁家的大本营汝南郡;而另一个是光武帝奠定帝业的地方。

至于他们两个出奔了,董卓会不会因此心生不满,纵兵迫害袁家嘛。

袁家还有一位嫡子袁基,留在雒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