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关于内阁(2 / 2)

妙锦传 弋尘读书 1153 字 7个月前

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下执行。</P>

对于书店的运转,妙锦自然上心。</P>

“有没有可能记录出错呢?”妙锦问,“如果有人故意欺瞒,怎么办?”</P>

对于这个问题,先帝设立六科给事中,分别是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正好与六部对应。</P>

一项政务,涉及到六部中的哪个部门,便由这个部门对应的给事中,负责记录在案。</P>

这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和两名给事中同时执笔,形成三份记录,相互对照,防止出错或者蓄意欺瞒。</P>

“那书店是否也可以设置给事中这样的职位,进行监督?”妙锦问道。</P>

“这样互相牵制的机制,可以适当变化后,用到书店的日常管理中”,朱有炖点点头。</P>

小丫头片子心里只装着赚钱的事儿,不管说起什么问题,都能触类旁通到书店的生意上,朱有炖心中感慨不已。</P>

“此外,先帝还让司礼监的宦官同时记录,并且追踪文件的下发情况,进一步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朱有炖说完这句话,起身宣布,“下课”。</P>

“你可以一直连着讲,我不累”,妙锦有点儿心急,她想让朱有炖多说些干货,以便她交差。</P>

当然,凡是与赚钱有关的事儿,妙锦都听得入迷。</P>

朱有炖打着哈哈道,“我还没想好怎么讲”。</P>

稍事休息后,继续上课。</P>

记录圣旨的文件一共留存五份,分别由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各科给事中的官员和司礼监宦官阁抄录一份,形成一个相互监督、核查的体系,以保证旨意的顺畅执行。</P>

御史台是负责监督百官的监察部门。</P>

听到这里,妙锦似有所悟,“刘伯温先生曾担任御史中丞”。</P>

“没错儿”,朱有炖点点头道。</P>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之后,先帝废除丞相,直接掌管六部,重大政务全都由先帝亲自处理。</P>

工作量陡然增加,遇重大事情也需要找人商量,先帝除了让翰林院、左春坊、右春坊的官员帮忙查阅奏章外,又设置了四辅官,协助处理政务,但是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不久后,先帝宣布废除。</P>

洪武十五年,先帝又参照宋朝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随侍左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在一些政务处理上提供参考意见。</P>

殿阁大学士的职责仅限于辩论思考,不负责决策。</P>

先帝每天废寝忘食,工作量最大时,每天处理的政务多达四百余件,公文二百多份。</P>

提起先帝,朱有炖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思绪波动起伏,他端起茶杯,轻啜了两口,平缓一下情绪,继续讲解。</P>

今上让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是有意扩大他们的权限,让他们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辅助决策群体和机制。</P>

形成一整套流程后,大幅提升决策效率。</P>

“今上是想放权给解缙他们?”妙锦问道。</P>

“只是让他们提出备选方案,最终决策权仍在今上手中”,朱有炖答道。</P>

就比如,那么多店铺,涉及各行各业,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都过问。</P>

妙锦精力有限,分身乏术,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跟在身边,帮妙锦出主意、想办法。</P>

只要能与生意的事儿联系到一起,妙锦便能理解得相当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