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顿了顿,喝了一口案几上的茶水,继续说道:</P>
“冀州作为天下粮仓,其丰饶之地,早已引得天下诸侯纷纷侧目。刘岱身为兖州刺史,自然也是心怀觊觎,冀州之富庶,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肥肉。”</P>
“然,刘岱乃是汉室宗亲,身份特殊。他若贸然出兵冀州,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非议。”</P>
“你看看荆州刘表,益州刘焉,这些汉室宗亲可有谁敢妄动。身份越是特殊,就越需要审时度势,谨慎行事。”</P>
郭嘉提出的观点和沮授想法一致,此时的沮授也不再小看郭嘉。</P>
“郭先生分析的确实很透彻。”沮授饶有兴致看了郭嘉一眼,又继续问道:“那依先生看,冀州当如何破局?”</P>
郭嘉放下茶盏,目光深邃看着沮授,“那就看韩馥愿不愿意与袁绍切底撕破脸了。”</P>
沮授闻言,沉思不语,等着郭嘉的下文。</P>
“韩馥虽为冀州牧,但袁绍势大,野心勃勃,早已对冀州虎视眈眈。韩馥若欲保全冀州,必须与袁绍彻底撕破脸,方能稳固自身地位。”</P>
“我有一计,名为驱虎吞狼。”</P>
“噢?”沮授一听更是来了兴趣,“何为驱虎吞狼?”</P>
郭嘉嘴角上扬,起身走向帅帐内悬挂的舆图旁,直指到渤海处说道:“让韩馥封公孙范为渤海太守。”</P>
沮授闻言,望了一眼舆图,犹如醍醐灌顶,大笑道:“哈哈哈!妙,妙啊。”</P>
两人相视一笑,只留下一头雾水的徐晃。</P>
徐晃揣摩了半天实在想不明白,于是开口问道:“现在这渤海太守乃是袁绍,若封公孙范为渤海太守,袁绍也不会乖乖让出渤海郡啊。”</P>
郭嘉转过身来,对徐晃解释道:“公明将军,所说不错,袁绍自然不会轻易让出渤海郡。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让袁绍立刻交出渤海郡,而是要让公孙范成为渤海郡名义上的太守。”</P>
“公孙范与公孙瓒乃是兄弟,他们之间的关系紧密。一旦公孙范成为渤海太守,公孙瓒必然会全力支持他,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公孙瓒的力量来对付袁绍。”</P>
徐晃听罢,一阵激动,随后反应过来后,又问道:“话虽如此,但先生如何断定,公孙瓒会攻打渤海?”</P>
郭嘉再次拿起手,放在了豫州。</P>
徐晃仔细一看,纳闷道:“阳城?”</P>
阳城,位于豫州,颍川郡。</P>
董卓迁都长安后,十八路诸侯便陆续开始返回各自地盘。</P>
这时,豫州刺史孔伷却病故,袁术就封此次讨董的最大功臣孙坚为豫州刺史,而袁绍却封会稽周昂为豫州刺史。</P>
实际上就是袁家兄弟俩想夺得豫州的实际控制权,因为袁氏的老家汝南也属于豫州,获得了豫州就意味着能获得汝南袁氏各个长辈的支持。</P>
历史上称之为阳城之战,也称为二袁之争。</P>
当时,孙坚的军队驻扎在雒阳附近,连日征战加上急行军,需要休整。</P>
周昂就趁着这个间隙,轻装简行偷了阳城。</P>
袁术得知后大怒,就派孙坚攻打阳城,并向公孙瓒借调人马。</P>
于是公孙瓒留下了公孙越率领一千幽州突骑协助。</P>
十八路诸侯解散后,袁绍、袁术分别各自找了盟友。</P>
公孙瓒、袁绍、孙坚、孔融、陶谦等人为盟友。</P>